《芳华》: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2017-12-16 本文已影响14人
陪魏宝宝渡过漫长岁月
68年出生的一个老哥爱看,我和室友也就顺便陪着去看了一下电影《芳华》。由于没经历过电影中的那个时代,也就是谈谈个人的看法。
其实电影本身并不难懂,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讲述某部队文工团发生的这些事。重点是文革时代及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之后改革开放以后就相对简单一些了。
主人公刘峰和何小萍两个在文革时期文工团,由于犯了一些并不是错误的错,被文工团所不容,甚至受到了不公的对待,只是最后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与文工团其他人为名利所困不同,他们日子过得简单而满足。
我能理解他们的满足,经历过文革的人,本身就是悲哀的,经历过那个打鸡血的时代,人人热情似火,只是火熄灭后,他们需要慢慢疗伤。这个国家如同刚刚经过百米冲刺跑的人,需要大口呼吸,慢慢恢复。刘峰和小萍也是,只是他们对于他人对于生活的要求变得很低。
我理解刘峰对林丁丁的情感,雷锋也是人,刘峰年年标兵 学雷锋模范也有自己的情感。当邓丽君的歌唱出了他的心声,让刘峰无法在压抑自己的情感时,他表达了出来。只是在那个时代,他的表达不合时宜,也不被其他人理解。
室友比我小一岁,他说看不懂这个电影。我却觉得《芳华》在我看过的电影中,能排到前三。其实故事并不难懂,影片也没有什么特别绚丽的场面,也没有加入什么大量回忆或者其他空间,就是平淡的叙述。
影片还原文革时代人民的狂热崇拜,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人们上街游行,歌唱革命歌曲,喊口号,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感觉自己又丰富了一些。
影片的一大亮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描写,这段成片也就十几分钟,但是从刘峰在运送物资被伏击开始,都是反应的战争本身,残酷,血腥,任何个人被卷入其中,都是可悲的。
疯狂的时代,扭曲的人性,还有真挚的情感,和不变的爱。这就是60年代的芳华,芳华已逝,留下什么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