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认知吝啬鬼特征二:属性替换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2人
自在_安然
属性替换就是用简单的问题取代难题。当人们需要评估属性A时,却发现评估属性B更容易一些(A与B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就改为评估属性B。
属性替换认知策略可帮助人们更方便快捷的找到问题的答案。而真实生活中的特定情境中,过度概括的属性替换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偏差。
属性替换中,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违反支配关系原则。如果在一个事件的结果集合中,包含另一个事件的所有结果,两者之间即是支配关系。当人们对较小结果集合的估值或概率估计高于较大结果集合时,就违反了支配关系原则。
[一场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由地震引发的洪水致使1000人溺水身亡。]
[一场发生于美国某处的洪水,导致了1000人溺水身亡。]
当让人们预估两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时,人们预计前者的发生概率高于后者。显然后者属于支配关系,但前者发生的画面更容易出现在脑海中,这种鲜活性效应影响了我们的概率估计判断。
决策学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属性被替换是根据对决策后果利弊的评估而做出的,是对当前可预见的前景的情感性评估。
在股票市场上,人们都知道应该低买高卖,但情感导致的属性替换时常会迷乱人们的心智。当股指高开时,股市一片欢乐,这种积极的情绪氛围鼓励非专业的投资人做出买入的决定。股市下跌时,投资者已经开始亏损,而担心进一步加深亏损的恐惧情绪,导致人们不是买入而是卖出。
情感性替代是导致非理性行为发生的主要认知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