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失败,并非无钱无势,而是至死也看不透这“两个字”

2021-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山有鹿

01

如今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潮流,名为“成功学”的潮流。

谈及这个潮流之前,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算是“成功”?什么才算是“不成功”?

其实,成功这件事,本来是没有标准的。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大多人都把“钱财名利”和“成功”等同。认为有钱有势,才算是成功。

随着物质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接受了这种“成功的标准”,终其一生去追求钱财名利的成功。可以说,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每个人都只能成为钱财的奴隶。

现代人有个特别无奈的地方,那就是一边当着“996社畜”,一边安慰自己未来可期,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特别是年轻的一代,看到网络上的名人大腕,便以为自己也能成为名人大腕。殊不知,普通人终究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而精英基本不足百分之十。

所以说,能否成功,现在成为了无数现代人内心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成功学”的潮流就出现了,迷惑了人们的双眼,扭曲了人们的观念。

要知道,盲目跟从别人追求成功,这本就是“不智”的做法。到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02

有这么一个案例。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在台上的第一句话,便是某某孩子成功,某某孩子不成功,完全把孩子的价值跟“成绩”等同起来。

后来,孩子就问母亲一个问题:“妈妈,难道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充实头脑,而仅仅是为了成绩吗?”

听到孩子的疑惑后,这位妈妈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自己也在感慨,孩子来到学校学习,不是为了提高认知水平,让人更有素养吗?为什么非要以成绩去“论成败”呢?

像这样的情况,生活中时常发生。

小时候,别人拿成绩的高低来评价你的成败。长大之后,别人拿你赚钱的多少来评价你的价值。人,仿佛永远活在了“对比”和“成败”当中,永远活不出真实的自己。

有些人才华平庸,可他还是做着大富大贵的白日梦。你劝他要踏实一点,他还反驳你,说你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思。

有些人本来就是普通人,可他还是喜欢跟别人攀比,一直逼着自己要成功。最后,他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连现实的自己也接受不了。

中国人之所以活得不幸福,不在于他们不努力,而在于他们从小到大,就被灌输盲目的“成功”观念,最后愈发活得不幸。

03

对于成功来说,普通人更需要接受自己“平凡”的现实。

可以说,人生最大的失败,并非无钱无势,地位卑微,而是普通人至死也接受不了“平凡”这两个字的真相。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自己能不能接受“平凡”呢?

25岁之前的年轻人,由于没有接触过社会,便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世界的主角。所以,他们特别厌恶“平凡”这个词。

25岁之后,或者说是30岁之后,由于人们的棱角逐渐被磨平了,遭受到了生活的毒打,所以他们只能慢慢地靠近“平凡”,可还是不愿完全接受“平凡”。

对此,有人便举例,刘邦47岁那年才起兵,朱元璋就一小乞丐还能创造大明帝国,任正非人到中年才创造华为。为什么我们要接受平凡呢?

其实,像这样的举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普通人的才华和能力,基本上是平庸的。也就是说,普通人跟名人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身为普通人,我们终究要接受一个现实,平凡到老是常态,小富即安是幸福。而大富大贵,功成名就,并非是普通人所能想象的。

04

周国平曾说过:“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大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周国平的程度,更别谈是什么富豪商贾了。但是,我们却看不透人生的“平凡”,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看多了,认为自己就是世间的主角,认为自己就是聚光灯下的强者。可实际上,这不过是我们“自命不凡”的行为罢了。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自命不凡”呢?一切都不过是“接纳平凡”罢了。

普通人这一生的轨迹,其实很简单,也大多相似。

普通人一出生,就在背景一般的原生家庭里面——拼了命去读书,然后考上大学——毕业后到社会打工,成为社畜——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背负贷款——人到中年,面临失业,忧心忡忡——人到晚年,退休回归,需要养老——油尽灯枯,等待归去。

谁的人生能跳出这几个轨迹呢?除非你是精英,是那些引领社会发展的行业大腕,否则,终究无法走出“平凡”这个圈子。

人,需要有远大的目标,但还是要接受现实的平凡。要知道,有没有自知之明,人生的结果,终究是不一样的。

文/舒山有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