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有多难
“适可而止”是指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恰到好处。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多食。”朱熹对“不多食”的注解:“适可而止,无贪心也。”大家都知道,吃得少吃得差,营养不良,饥肠辘辘,半死不活的不行。同样的道理,吃得过好,吃得过饱也是不好,也是不行。正确的做法是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不要多吃。问题在于,吃到什么程度才叫做差不多,有人主张吃到八分饱,有人主张说吃到七分饱,有人主张只吃到五分饱。有人主张吃到“吃也吃不饱,饿也饿不死”,以此为度,才能够健康长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食物取得有些困难,所以比较多的人选择“宁可撑死,也不饿死”。
吃饭要适可而止,切忌贪得无厌、撑破肚子,因为“肥胖是百病之源”。到了生活物质相对比较丰富的今天,真正“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人,如果长期不加节制,容易落得浑身上下都是病的结局。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足够维持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就可以了,过量暴饮暴食,反而对身体有害。平衡膳食最有利于身体健康。
吃饭饮食是适可而止,穿衣打扮也如此,某些明星大款,某些购买能力足够强的人,经常大量的购买衣服,“喜新厌旧”甚至买来的时装,还没有穿就觉得不喜欢了,打入冷宫,或者直接给扔了。过分购买,在刺激生产的同时,也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社会需要提倡节俭有度的消费观念,社会需要倡导戒奢以俭、适可而止的消费观念。但是,目前,人们乐于崇尚奢华。消费升级和消费浪费有着本质不同,什么才叫做适可而止也没有明显界定,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有些草根平民容易盲目羡慕别人,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当然也是不好的。对于我们来说,消费从实际出发,攀比不了,自我安慰叫做“适可而止”。
现在提倡全民旅游,利用节假日走出去旅游。“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许多人的共同心声,无可厚非,也应该去看。但是,过于频繁,也要考虑身体健康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到家庭经济的承载能力,考虑到家庭积蓄和家庭消费的平衡关系,积蓄和开支,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如何做到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也很难。适时,适地,适宜本人,适合本家庭为好,要从长计议,通盘考虑。旅游同样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无法盲目攀比。对于家庭经济还不甚宽裕的人来说,只能够自我满足于“适可而止”。
有的人喜欢交际,一天到晚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交际上,亲朋好友满天下,交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因此整天都在路上奔波,顾此失彼,冷落了家庭,家庭成员多有埋怨,甚至“夫妻反目”,“儿女成仇”。当然,整天宅在家里也不见得好,如果碰到什么棘手的事情,束手无策,成了“孤家寡人”,无人帮忙、走投无路,也是不行的,社会毕竟还是人情社会。朋友少了,好朋友帮你;朋友多了,你经常帮好朋友。家庭内政与外交,如何平衡,如何掌握“度”的分寸,恰到好处同样很难。朋友交也交不完,家庭家务忙也忙不完,时间如何安排,如何做到“家庭优先,朋友多多益善”,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还是唠叨一句“适可而止”。
对金钱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对于艺术兴趣的追求,对于你喜欢的一切事情,虽然说,尽心力而为之可以无悔,但是,还是适可而止为好。
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一辈子都在考虑的还是一个“度”的问题,不好拿捏的还是“度”的问题。什么叫“适度”,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因人因地因时因事不同,“适度”也就不同。
“适度”是个哲学难题,“度”永远在变化,因此“适可而止”易说,“适可而止”难做。人们时时处处都在考虑,如何做才是“适可而止”。
( 写于2019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