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鞭炮
前几天在一个朋友家玩,这个朋友也是近年来认识的。那天,他眉飞色舞地说,每年清明节给父母上坟,只买一元的炮火,拿着手中的筷子给我们看,只有这么长和纤细哦!烧纸钱是可怜的几张,事先数好的。
他还讲了一个故事。某年清明节,给父亲上坟,他仍然是照旧,一小串鞭炮,几张烧纸钱。旁边叔伯的子女们却是用卡车运来许多鞭炮礼炮,一大捆一大捆的纸钱,祭祀的三牲等等。他便对埋在地下的父亲说,你喜欢清静,安静,但你的侄子侄女们喜欢热闹,大操大办,上个坟也要彰显他们的土豪派头,没办法,你受到惊吓了,多担待一下吧!
我们几个听了他极富表情和感染力的声音,笑痛了肚子。他又接着说,本来就是这样,在生时对父亲好就行了,死了有什么呢?放那么多的炮火,惊天动地,地动山摇,不受到惊吓么?有啥益处?无非是放给别人看,说后人如何孝顺,如何有钱之类,死者得到什么好处?
不无道理。人死如灯灭,知道什么呢?生前,子女对父母苛刻,吝啬,宁肯给蛇呷,不肯给“牙”呷;死后大操大办,风光无限,无非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贴银,或者求得父母原谅,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而已。反正都是私心作祟,并非真正的对父母好。生前好才是有意义的好,死后好便完全变味了。
这个朋友是吝啬么?非也。我们萍水相逢,也无利益纠葛,但你任何时候去他家,他总是笑脸相迎,热烈欢迎,好烟好酒好菜招待你;他又极勤快,厨艺又好,从不见他烦,总是调侃说,我的职业就是火头军,忙碌操劳的命。是贫穷么?也不是。房子好几处,每年收房租十几万元,做生意进帐几十万元,衣食无忧,要买几千几万的鞭炮和花炮完全没问题。他总是说,钱要用对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他喜欢喝酒,性格豪爽,心直口快,愿交天下酒友。每次去他家,那种酒桌上的气氛很受感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卵话笑话满天飞,笑痛肚子,比李白那《将进酒》的场景还要有趣多了!不受任何拘束,也无酒局的敬酒顺序,或者座位的先后,纯粹就是放松,释放喝酒的天性,快乐的天性,“……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一元鞭炮,回味无穷。要有仪式感,毋庸置疑。但是,鞭炮扰民,污染空气,极易引发山火,成千上万元的鞭炮齐鸣,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就威武么?仪式感十足么?就是至真至诚么?不见得。教堂婚礼,墓地献花,既有仪式,又有虔诚,既简单又轻松,比什么都好。或曰:你言必称西方,还是中国人么?我是中国人,但不见得中国人的习惯都是好的。有那钱赞助贫困学子不好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