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之二:养志法灵龟)
昨天的学习,知道了古人所说的“五气”“十二舍”。
今天继续往下读:
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一生,出于物化。知类在窍①,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②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③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①窍:即上文所提到的九窍。
②四者:指志向、思想、精神、道德。
③执一:坚守无为。
通过内心修炼而体会出道的人就称为圣人,圣人能掌握以此类推的方法来认识道。人与万物一起生成,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了解各类事物在于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解释疑难在于用心思考,进行综合分析,如果不能感知,那就是心与九窍之间的气不通。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让神气归于心舍,这就叫做“化”。五气在转化过程中就会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其中精神是最主要的。做到宁静、平和就能养气,五气能够融合,那么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就不会衰退,向四方散发威胁,我们就能无所不为,如果能使这种威势长存不散,这就叫做达到神化的境界,当这种神话归于自身时,那就叫做真人。真人能与天地合为一体。坚守“一”而生产并育化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恩德,以无为之道来指导思想,通过这种途径来散发威势。纵横之士能通达此理,就能精神旺盛,从而修养自己的心智。
养志法灵龟①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徨②;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想达矣。理达则和通③,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
①灵龟:古人认为龟是一种通灵并且长寿的动物,所以叫灵龟。
②徨:心神不安。
③和通:和气畅通。
养志,是因为心神思虑不畅达的缘故。一个人如果有了欲望,老是放在心中考虑,志向就会被欲望所驱使;欲望过多,心神就会涣散。心神涣散的志向就会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就无法畅达。如果心神专一,就不会因为欲望过多而心神不定;欲望不多,志向却不会衰弱,志向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和气畅通,和气畅通心中就不会烦乱。因此,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他人。培养志气可以使自己思想通畅,了解他人就可以做到知人善任。
今天的学习,我记住了:要宁静平和,才能养气;心神专一,不贪过多的欲望,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