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的大梦想:MBA提前面试咨询

2018-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马倬静清知书院MBA

时光回到2016,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空气冻得呼口气就能结出霜。

访谈约在海龙大厦底层的一家星巴克。我来的时候,桌上的拿铁已经空空如也,显然,她等了许久。“不好意思,一个人占了这么多位置。”赶路的时候,我收到了她善意的提醒,句末是一个表达害羞的小黄脸表情。

MBA提前面试名师   马倬静

自从做起MBA考前培训这行,散落于海淀各处的咖啡厅就成了马倬静经常光顾的场所。旁人看来的一次普通聊天,很可能就将一个才华未必出众的“路人甲”送进了清华或北大MBA项目。

马倬静在清华MBA就读期间,就陆续收到了各大集团抛来的橄榄枝,薪水优厚自不必说,有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更是亲自接待她,为她专门设立一个高管岗位。短暂犹豫后,马倬静还是放弃了这次机会,不顾亲友的反对独立创业,做起了MBA培训。

曾几何时,她告诫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做老师,“我爸就是老师,挺苦的。不但付出很多,而且落下“职业病”,看不惯很多人写的文章,别人不屑一顾的街边广告他都能挑出语病。结果没想到我还是当了老师。”

与大公司提供的薪水相比,马倬静现在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谈及担任MBA私教的初衷,她说自己曾在这个行业的培训机构做过兼职,“一般来说,培训的辅导老师都是兼职,对老师资质和背景的考量往往并不能很客观,而且管理散漫,因此对学生的辅导质量很难把控。培训机构为了多盈利,往往降低门槛进行招生工作各种“忽悠”招数充斥着某些领域。看起来,让人痛心。”

看不惯行业的乱象,马倬静决心出来“单干”,自己招收学员一对一私人教学,做精品辅导。首先提高准入门槛,为学员负责,“每年够资格上清华北大的就那么多人,如果我判断一个学员通过辅导能上,那我才会决定辅导”。

单枪匹马的招生工作难免遇到不和谐的音符。有次大雨天,她跑到清华的一场MBA宣讲会场门口发传单,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已租用该区域”为由“不礼貌”地赶马倬静出场。作为清华本校的毕业生,她深知学校礼堂门口不可能明码出售或出租,为了避免浪费宣传的时机,同时也尽量避免恶意竞争而选择换位置再发。

“行业竞争有时候很野蛮,其实对行业发展不利,学生不信任你们了,对大家都不好。”马倬静认为,理性的竞争是大家把自己的产品做出创新点,做到优势互补。学员也会“货比三家”,不会因为某一家辅导机构的强势宣传就不去关注别的可能更有能力和责任心给学生带来真正价值的老师或机构。

为保证辅导质量,马倬静加大单位课时的时间和投入,并细化产品层次,为不同资质的学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今年4月开始招生到10月期间,学员一茬接一茬,从申请材料撰写规范到面试技巧,马倬静都要自己一个人来,经常早上5点起,晚上12点睡,她笑称自己“累得像狗一样”。

这些学员既有毕业没几年的年轻白领,也有事业有成的企业高管以及一些创业的精英。有个学员专升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她,不成想,在名校MBA加强学历要求的背景下,竟然一路奇迹般地通过面试,最后被北大MBA项目录取。 虽然还在摸索,但她辅导后学员的通过率已经高达95%。马倬静说,她享受那种把学员目送进名校MBA项目的成就感,”工作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选择了发自内心最热爱、最擅长的领域”。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员成功晋级为“北清人”MBA,“马老师私教”逐渐声名远播。一些投资人希望入伙,壮大培训规模,一切事情还让她说了算。马倬静没要这轮“天使基金”,在她看来,当务之急还是要继续在MBA面试培训这个领域做到极致,而不是为了赚钱而创业。保持初衷,保持做事的情怀,这是最难能可贵的。马倬静说,现在的她就像MBA培训这池深水里的一只“坚韧的小虾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行业带来一些深层次的改观”。



马倬静 

辅佐数百余名学生登陆名校MBA/eMBA;

历任两家上市公司高管,透彻理解经济和社会;

此外,我对历史和人性还有些研究。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清知书院 或 微信:1350107235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