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合肥天下瘦(19)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淮西布衣
宰相合肥天下瘦(19)
1862年,李鸿章到达上海,他的策略是用沪平吴。
首先便是扩军,淮军刚到上海只有13营6500人,光凭这些人是不够的。
一开始的本意是想效法曾国藩的湘军,回乡募勇,且多由读书人率领。
但淮军的回乡募勇工作却困难重重,光是安徽这个四战之地想建立正常的募兵机制就很困难,况且距离上海路途遥远,总不能每次都让英国的货轮运送。
李的做法却有别于曾国藩。
前任江苏巡抚薛焕离职后,还留下了五六万的军队,但大多没有战斗力,乌合之众。
李将其中三四万解散,剩下得留下来作为淮军的一部分。
另外,安徽是双方长期战斗的地方,太平军️中也有大批的安徽籍士兵。
李很重视太平军的招降工作,招降的对象大多是安徽人,后来投降人数都超过了原本军队人数。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程学启。
李视之为股肱,对其大加赞赏。
李的这些做法引起了部分大臣和部将的不满。
比如刘秉璋。
刘是安徽庐江人,淮军将领,后官至四川总督。他进士出身,文化水平很高,在李鸿章手下起初并不受重视,为此刘大发牢骚。
湘军的统领大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轮到了李鸿章的淮军反而不怎么重视,这让刘很不理解,也很憋屈。
但李鸿章的思路总体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
再者李很重视武器装备的更新,在当时的上海,李鸿章接触了很多洋人,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李鸿章对洋人的先进武器很感兴趣,于是他较早的聘请洋人为军队教官,教授使用武器的方法。
最后,有了军队,有了教授使用武器的洋人教官,那得有武器,总不能一直购买。
于是李鸿章创建了上海洋炮局,制造武器。
这是中国第一家工业企业。
历经演变,变成了现在的长安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