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 美妆 美容 养生 化妆江西中医药大学健康养生专题

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

2020-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老猪说人间

现代人很难理解“气”。

这个东西,无形无相,不可捕捉,无法考究,很难解释。

这是现代人诟病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偶然看到一首诗,借这个,拆解一下“气”这个东西:

这首诗是明末英雄夏完淳的绝命诗,当时他16岁。

明末,满清占了北京,又南下去摧毁汉人衣冠。

夏完淳的父亲是名士,领兵抗清,14岁的夏完淳跟着爹毁家搏命。

随后他爹战死。

他又跟着他的老师抗清。

随后他被逮捕处死,留下了这首诗。

被逮捕后,夏完淳不仅有活命的机会,还有飞黄腾达的前景。清朝因为其名气,派了高官去劝降。但夏完淳丝毫不动心,大骂对方了一顿,慨然赴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夏完淳骂洪承畴”。

这是背景。回到主题:这首诗写的好不好?

好。

但我们看着好,是因为我们古诗水平太差了。

放在古代,我相信很多16岁的才子都能写出同等水准的诗。

但没有一个能写出这个味儿!

为什么?

因为这首诗的好,是在于它的气,作者当时的心念纯粹,一股纯粹的忠义之气直冲牛斗。

你再读读这首诗,

这是个16岁的少年啊,孩子啊。

一个官宦家庭的孩子,陡遭国难,随着父亲四处流浪行军,做着越来越绝望却绝对不能放手的事情。山河很大,都是泪;天地原本很宽,可如今偌大的汉人与民族都无容身之处。

他寻死——事已至此,除死无二事。于是此刻思虑万千,尤其想到了家乡,三年没有回过家乡,没有回过家,没有见到家人,没有见到亲戚与旧友了。

因为要死了,所以想到这些,想做个告别。

然后呢?

他的魂魄还要回来!看到国人夺回自己的家国,夺回自己的文化与衣冠!

年少时,读这首诗,感触不大。

如今读来,特别感动。

因为年少时血气方刚,天生想当英雄,觉得理所当然。

年长之后,顾虑很多,所以怕事,怕麻烦,越来越隐忍退让。而正因为此,所以更理解,更知道这有多不易,更感动。

大部分的人,都想当英雄。

但99%的人,换在夏完淳的那个位置,做不成这样的人。

为什么?

就在于我们的气,与夏完淳的气,不同。

他的气,更纯粹。能够将这股忠义之气一以贯之。所以能超脱生死、情绪、名利、脾气、欲望等等这些紧紧禁锢人的东西,而达到这样的生命高度。

我们也有血性,但很容易散,一时血勇,顷刻转换。

你对照一下,是不是这样?

你再看一下,同样是人,同样一对眼睛一副身躯,人与人之间的气是不是不同?

为什么?

很难解释。

但是中国文化就是有一种高度,它能说清,它认为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

整个天地之间,是阴阳二气流转交融,从而化生万物。

那些英雄,是秉天地之间至阳至刚之气,他就能这般卓然挺立。比如夏完淳,苏武,文天祥,岳飞,于谦等等。

我们常人做不到,因为我们先天秉气不足,后天心念混杂。

 (但是至阳至刚之气下场往往不好,心念混杂往往更易存活,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回头讨论。)

人是秉气而生。

中药材也是如此。

那些常用药材,就是取其偏激之气,来扶正人体气机之偏。

同样的中药材,因为产地、区域、气候不同,药性相差很大。也是同样的道理。

笔者水平有限,匆匆记录,不知道有没有说清楚想表达的那个意思。

《黄帝内经偶摘》031作者:禹州千草堂朱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