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想法

《七十二堂写作课》之前二十六章摘录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17人  清且安

《七十二堂写作课》的作者是夏丐尊、叶圣陶,是目前我发现的一本可读性较强的写作指导书,之前好几本都没有看下去的耐心,下面是看完前二十六章所做的一些摘录,内容是关于记叙文的一些习作技巧。欢迎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关于写作的书籍。

凡事文章,都是从作者的笔下写出来的,作者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以内,对于一事、一物或一理、一情,都有话要告诉大家,这才写出文章来代替语言。

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留心哪些是作者的报告,哪些是作者的意见,以及作者在文章里究竟有他自己的意见没有。

记叙文是静止的照片,叙述文是活动的电影

记叙文可以说是作者对于某事物观察的结果。观察的顺序就是记叙的顺序。

事物在空间,有许多是并无统属的位次,我们随便从哪一方看起从哪一方说起都可以的。

记叙文里所写的是事物的光景,要想把事物的光景明白传出,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个是着眼在位次,把事物所包含的千头万绪的事项,依照了自然的顺序,分别叙说。写植物的时候,把关于干、枝、叶、花、果的许多事项,各集在一处说,说花的地方不说干,说果的地方不说叶。一个是着眼在特点,把事物的重要的某部分详细叙说,此外没甚特色的部分就只简略地带过。写房子的时候,如果那房子是学者的住宅,就应该注重书斋的记叙,其余如客室、厨房之类不妨从略,因为这些处所并不是特色所在的缘故。在保持事物的自然顺序的范围以内,尽量删除那些无关特色的分子,事物的特色才能格外显出。

顺序不乱、特色明显的,才是好的记叙文。

记叙文是空间的,叙述文是时间的。

事物的新奇的意味、可分两方面来说。一是事物本身的不平凡,如远地的景物、风俗,奇巧的制作,国家的大事故,英雄、名人的事迹,复杂的故事等等,这些当然是值得写。一是事物本身是平凡的,但是作者对也这平凡的事物却发现了一种新的意味,这也值得写。

新的意味是记叙文的题材生命。事物的新的意味,要观察、体会的修炼,是作记叙文的基本功夫。

这所谓的新的意味,,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种性质:一是某种新的知识,二是某种新的情味,三是某种锌的教训。

流动是叙述文的特性。

假如用三千字来写一个人的传记,尽可以费去二千字以上的篇幅写他一生中的某一天,其余长长的几十年,只用几百字来点缀。用五千字来写一篇旅行记,假定所经过的地方有五处,也不必每处平均花一千字,对于重要的地方应该不惜篇幅,详细叙述,不重要的地方,不妨竭力减省字数。同样叙述事物的一段经过,详细地写,流动就慢了,简略地写,流动就快了。

任何文章,都预想有读者,一切所谓的文章法则,目的无非是便利读者,过去的现在化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所谓推移,换句话说,就是作者观点的移动。作者的眼睛或心意,好比照相机的镜头,是可以任意转动,更换方面的。

在复杂的叙述文里,一定要把观点放在一方面,强求一致,对于时间的表现也许不方便。

日记是把每天自己的见闻、行事或感想等来写述的东西,性质属于叙述文。

日记的目的有二,一是备查检,二是助修养。

随笔的题材,什么都可以做。读书的心得,新奇的见闻,对于事物的感想或意见,生活上所感到的情味等等,无论怎样零碎琐屑,都是随笔的题材。随笔的用途及其广阔,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状物写景,可以发表议论。至于体式风不拘一格,长短也随意。

随笔是文章上的速写;独立地看来,固然自成一体,但同时又可做写作长篇的基本练习。一般人要练习习作,每苦没有可写的材料;随笔是从日常生活出发的东西,只要能在生活方面留心去体察、玩味,就决不至于愁没有材料。所以写随笔和写日记一样,是练习写作的好方法。

一切文章都需要有新鲜味,尤其是随笔。

好的随笔所着眼的常是一向被自己或一般人所忽略的方面。平凡的生活中不知蕴藏着多少新鲜的东西,等待着我们自己去发掘。学写随笔的第一步功夫,就是体察玩味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上作种种的发掘。

一篇文章中,作者往往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混合了写,或把间接经验当作直接经验来写。

间接经验只能知道时间的轮廓,事件的微细部分是无法知道的。

本来无法明了的事,怎样写叙呢?作者对于这一点,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不顾一切,老老实实把间接经验当作自己的的直接经验来写。二是在文章中,表明经验的由来,说他所叙述的依据着某人的话或某书的记载,有时或仅在文章末尾加“云”字,表示他的话有所依据,并非自己造假。

欢迎推荐,不胜感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