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笔记《人格心理学》12.3 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自尊
本章是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
- 自我表露
- 孤独
- 自尊
- 独处
(本文包含“评价:“自尊”)
自尊
研究自尊需要与自我概念进行区分。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心目中自己所有特征的总和,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自尊则是一个人对其自我概念的评价。其实质就是,你是否喜欢你自己?
虽然人们日常用语中常会使用自尊,但是研究者在试图界定和测量这一概念时却面临几个难题。一个难题是,人们对自己的感受在不同情境中会变化。多数人在做了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时,会对自己有些不满意,而当别人对自己做的事赞不绝口时,又忍不住要自鸣得意。但是这些感觉的波动不应该与自尊相混淆。心理学家把这种上下波动称为自我价值感。相形之下,自尊与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有关。与其他人格变量一样,研究者发现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积极评价自己。
一、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评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事情。入小学没几年,多数学生就习惯了老师读自己学习的评价。但是,并非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方式对这些评价做出反应。当告诉他们做得很差的时,低自尊者一般不再努力尝试,他们的成绩会更差。相反,不管得知自己在第一次测验中的表现是怎样的,高自尊这在第二次测验中都会像原来一样努力。
另一些研究发现,低自尊者并不需要真正经历失败,他们只要想象自己的失败,就会产生这些消极影响。这种高自尊者和低自尊者对失败的反应不同的原因,可能是高自尊者在面对负面反馈时,往往依然能保持高自我价值感。当告诉他们在一项任务上做得不好时,他们会提醒自己在别的方面做得不错。
另一项研究发现,一旦给高自尊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机会,他们会立刻放弃当前遇到的困难的任务。这并不是说高自尊者认为自己完美,而是他们只是不愿意停留在失败中。如果工作中遇到困境,他们会提醒自己“我有很多朋友”。如果在足球比赛中输了,他们会想自己下棋不错。
二、自我价值组合
下面我们关注研究者所谓的整体自尊,即我们对自己的完整评价。只有极少数人认为自己是完全好的或者完全不好的,即使对自己最满意的人,也都能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那么高自尊就是在多数领域都自我感觉良好么?
答案是否定的。__ 整体自尊__是一个二阶段过程的结果。
第一阶段,人们先确定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或者说可决定其自我价值的领域。对一些人来说这个领域可能是学习成绩和道德行为,对另一些人可能是外貌、家人朋友的接纳程度。研究者把人们用来评价自己的多个领域成为自我价值组合。第二阶段,人们根据自己所选领域的表现对自己做出评价,形成整体自尊。
从自我价值组合的角度看自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明明有不足和缺点,但还可以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不同人把不同的部分放入自己的自我价值组合,有些人的缺点和不足并不在其划定的自我价值组合中。
从自我价值组合的角度看,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人的自我价值比较稳定,而另一些人在喜欢和不喜欢自己之间大幅摆动。其原因是,一些组合使我们摆脱了别人和一些不可控力量的支配。依赖不可控自我价值组合的人,其幸福感可能诉诸于日常生活,把自尊建立在可控领域(如美德或上帝之爱)的人,比那些更多地依赖外控组合的人,会较少感到抑郁和焦虑。
三、自尊与文化
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中,高自尊的秘诀就是让一个人对“我是谁”和“做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感觉良好。
集体主义文化中国的人们更关心相互依存而不是独立性。主要为美国被试编制的自尊量表,常常询问答题者的胜任感如何?怎样评价自己的独特性?对哪些归属与合作衡量自己价值的人,这些题目几乎没有意义。
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一般在想到他们的独特价值和个人成就时自我感觉良好。反之,对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来说,自我满足感来自其心目中与他人的关系如何。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在产生归属感、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时,会感觉良好。融入社会,承担义务是集体主义文化中骄傲的源泉。个体主义文化则看重个人成就和独立性。
总之,本章之前所阐述的关于自尊的理论和研究,可能只适应于生活在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但我们不能认为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没有自尊,相反,应该意识到,像自我和自尊这样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意义。人格研究者正在认识到这些差异,并就这些问题积极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