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6):鲁庄公给齐桓公的当头一棒
依旧是鲁庄公八年,邸国单方面向齐国投降,虽然鲁国人很不爽但还是遵守了鲁庄公的命令在秋天的时候撤回了鲁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让齐襄公的心情大好,同年冬天十二月他先是到姑棼玩乐,接着又在贝丘围猎。围猎过程中遇到了一头大野猪。
也不知当时跟在齐襄公身边的是谁,是为了烘托狩猎的气氛还是怎么滴呢就说这头野猪是之前齐襄公派去干掉了鲁桓公又被齐襄公干掉了的公子彭生。
齐襄公听了很生气或者觉得很丢人(毕竟彭生是被他卸磨杀驴的),愤怒之下他虽然口出狂言但是箭的准头却出来问题,没能射死野猪,反倒被站起来的野猪吓得从车上摔了下来,伤了脚还丢了鞋。
后面的故事我们之前在《煮酒论史记》的笔记中提到过,在此就不赘述了。总之齐襄公随后就被干掉了,齐国陷入了动乱,看人脸色过日子多年的鲁庄公终于等来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随后几经波折,齐公子姜小白返回齐国成为齐国国君,准备开启齐桓公的霸主模式。
但齐桓公的霸主模式还没下载完毕就遭到了鲁庄公的迎头痛击。齐鲁两国爆发了著名了长勺之战,鲁庄公任用曹刿先后两次击败齐军。齐桓公因此不得不调整齐国对鲁国的战略。
鲁庄公十年长勺之战战胜了齐国,随后的庄公十一年齐桓公娶周天子的公主,按礼法由鲁庄公做证婚人,也算是齐桓公缓和与鲁国关系的一种手段,不过鲁庄公虽然当了证婚人但是并没怎么搭理齐桓公。也许这算是鲁庄公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了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2491/a18309628e4f7e58.png)
以下我摘录的《左传》在鲁庄公篇幅中涉及到的小知识:
1.醢(hǎi 海):把人剁成肉酱,是古代一种酷刑。
2.凡城邑,有宗庙存放着先君牌位的称“都”,没有宗庙的称“邑”,建造邑称为“筑”,建造都称为“城”。
3.凡是出兵,有钟鼓之声称为“伐”,没有称为“侵”,轻装部队突击称为“袭。”
4.敌方还没摆开阵式便将某方打败,这称“败某师”。双方摆开阵势,称“战”。一方军队严重溃散称“败绩”,俘虏了敌方将帅称“克”,设下伏兵击败敌方称“取某师”,周王朝的军队击败称“王师败绩于某”。
5.但凡驻扎军队在外地,只住一夜称“舍”,住两夜称“信”,住两夜以上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