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汤一点想说的话

2018-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梧桐与桐

        年轻的时候,会特别想要在周围反馈的声音中定位自己,那种拼命想要证明什么的局促感让自己看起来确实有点狼狈。当然现在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苍老。85后的人,在步入中年后,也会习惯不习惯,自觉不自觉的用一些标准去衡量自己的人生。大概从18岁开始,当标准开始绑架你的生活,初始状态的鸡汤大概就是在看到落差时最好的温情安慰吧。

        是时间和经历在塑造一个人的精神图腾吧,但一直都有一个疑问,究竟是我们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还是选择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很难有结论,也是因为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悖论吧。当鸡汤开始盛行,反对和讥讽的丧文化似乎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何时起,人心的朝向似乎也成了现代商业占据据点的战场。其实想说的是,在人之初体验挫败与自我投影现实落差的时候,鸡汤文化曾是多么温柔的抚慰,当一个受伤又羞于启齿寻求帮助的人在暗夜中寻求最后一丝温情时,或许正是这种看起来挺正确,但是实际却没什么卵用的文字给了人继续前进的动力。

        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其实就像孩童时的认知,要么全对要么全错,着急长大时拼命要摆脱的幼稚成了成年后最怀念的珍贵,曾经抚慰鼓励过自己的鸡汤乃至与自己熬制的鸡汤都要在被否认后急于站队到主流的价值观中去,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和选择该称之什么?好像做什么都需要一个理由,或者做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个结果,多久了我们已经忘记身在其中的乐趣,体验的快乐被定义成没有结果的浪费时间,但是时间不就是用来浪费的么?我们又有多少确定可以保证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用有价值的?我们的人群中,温情的善意正在被一种包裹着真实面具的伪善侵蚀,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追求的是错的,你选择的是无用的,那些迷茫的人又该何去何从?这可能也是一篇心灵鸡汤,但是我自己也不能确认自己写的到底是什么,至少经过确认,这些文字就像精灵一般留存了此时我的心情与看法。

        都说知行合一却很难付诸实践,近日看到喜欢的老师谈到鸡汤这种外在刺激机制的不可持续性,进而谈到一个人做事或做人的内因。这是个浮躁的社会,可能对结果的功利性导向更决定了过程的煎熬。不要毅力要审美,回归本心本愿,若你知道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关于鸡汤一点想说的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