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屋
有一种软件叫做:小黑屋
在写作的时候,需要一间小黑屋给自己禁锢。
其他时候也是如此,比如禅静的时候,需要一间小黑屋让自己被笼罩。
王维写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时头痛刻刻发作,尤其不能见光,那么就在小黑屋里,读几首王维的诗歌来安顿自己被绞得生痛的灵魂。
王维的诗有个特点,字字浅白,入画带禅意,一个字都不多余不浮躁,凝练而有雅趣,不可多得的享受。
最近带孩子写寒假英文作业,阅读理解。孩子仗着小时候的一点底子,近两年来不认真学习,英语大大滑坡。尤其是阅读理解,根本读都不读就乱写答案。
虽然我知道这是一种做阅读理解的方法,以前老师常教: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想必他们老师也是这样教的。以自己多年来的考试学习经验,认为此路不通。
一定是要把文章通篇理解了,才可以选择到正确答案。否则就是撞运气,运气好撞对了,下次还能保证正确吗?尤其是在打基础的阶段,不能这样投机取巧。高考还远着呢,养成了花拳绣腿的功夫,人家一推就倒了。
于是我带着他读,去弄懂每一个单词的意思。最重要的是,遣词造句。有些单词的意思你懂了,但是带进文中你还是有障碍,那是因为没有把词找准最妥帖的翻译。
一本讲英文的书中说,英文和中文意思能够对应的只有60%,所以为一个英文单词找到最合适的汉语语境,然后记住,下次就会理解容易一点。
比如always,他背诵中文意思是“一直”,但是在文中我认为他翻译成“总是”会更顺利一点。经过几次训练之后,他学会用“总是”来翻译,阅读速度大为提高。
我很注重他用词的准确,简练。能用一个字表示,就不要用两个字。记得杨绛还为翻译了许久的作品“点烦”,就是去掉多余的字眼,让行文干净利落。
读古诗就有这个作用,下意识强化自己用词的能力。说来好笑的是,过年期间想省钱,决定自己写对联。网上搜索不到好对联,不是词有些俗苍,好词呢又找不到漂亮的字体。只好翻出赵孟頫的行书《千字文》,从里面找词自己组合成对子。于是写下了:果珍李奈添百福,秋收冬藏润余成。
自我感觉还挺对仗,把文字当成游戏来玩。
英法诗文翻译大家许渊冲,活到近百岁,还是头脑清晰,工作不懈。这是很难得的,我想他在为诗寻找合适的词时,不断开动脑筋,苦苦追寻,既是乐趣,又是运动,使得生命之树常青不绝。杨绛也是,活到105还头脑清楚,写文做事。
在头条上看到许多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各种痛苦,我,作为一个经常头痛的人,也隐隐担忧以后自己会得这个脑病。但是看到许渊冲,觉得还是有希望。
常常对孩子说,我是属植物的,没脑子。从小就丢三落四,记忆力也不如人家好。但是也读书写字这样过来了,说明人是可以训练自己的。
重重的窗帘透出丝丝阳光,小黑屋里依旧阴翳幽静。
就这样在这里调整休息,头痛大大缓解,人需要独处,小黑屋很有疗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