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圈精选刊备选文章哲思散文

你的西域,我的佛光

2017-05-31  本文已影响204人  淡墨嗅香

     又是大雨。

      说好看看佛的,没有想到路遇大雨,想了想还是去了。

      一直以来不清楚自己对于佛是怎样的感情,不是喜欢也不是信仰,又知之甚少,根本分不清几花几叶几脉几宗,也许比较合适的,也还是“敬畏”一个词。

      雨天的缘故,整个佛堂安静而昏暗,低沉的钟声、念念的悲咒,川流的香客……仿佛另外存在一个多维的时空,佛像、钟声、诵经曲……自在他们的世界里,任由尘世的人们顶礼膜拜也始终接近不得。进香的也多是一些生意人,南人为最,熙熙攘攘,更显安静。

      一般理解集中供奉佛陀多为寺、庙、庵等,然而这地方不知道该称什么,既说是生态旅游园(红光山生态旅游园),姑且称之为园,不乏中央广场,四周皆为殿堂,中间也有称大雄宝殿者,供奉的当然是民间拥有众多信徒的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种种。

佛像前大门处,系笔者于天晴时亲摄。 红光山大佛正面,系笔者于天晴时亲摄。

      幼时看电视讲地藏菩萨发宏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虽然不尽懂,也颇为感动,而观音形象更是美入人心……然中国人信佛却并非纯粹的信仰,对佛的膜拜也更接近神灵崇拜,缺少系统的宗教修养,后来读到相关佛教历史,越发觉得中国人的信奉有点四不像。

      其实自己真正喜欢的应该是禅宗一支,相较宗教,禅宗的公案、偈语更像一种化外的人生智慧,教世人拨开云雾、洞察一线天光,获取我们在凡尘俗世中丢失已久的平常心,一切的一切终不过是为了让我们更快乐的生存下去罢了。

红光山大佛侧面,系笔者于天晴时亲摄,因拍照时适逢阳光投射进取景框,笔者为此图取名为“佛光”。

      广场中央是高耸的释迦牟尼佛,那么高。之前想说一定要亲亲佛的,也让我这个俗人以一种俗气的方式沾点佛气,然而根本不可行,那么高,我踮起脚还是够不到佛的莲花底座。佛殿里供奉的佛陀又太过神圣,终不敢贸然。

       默默地,居然想到仓央嘉措,想到“那一天”,也有近几年窜红的“见或不见”,仓央嘉措的诗每一首都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然而他的一生毕竟寂寞,虽然多年之后遭逢异代知己,多少还是让人有点怅然若失。

      “那一天”“东山上的月亮”……想必都是这个叛逆的藏传佛教徒写给美丽姑娘卓玛的,虽然有这段历史,虽然在世人眼里仓央嘉措是个不折不扣的叛逆者,我还是隐隐觉得那诗歌是写一个恋佛的故事,或许参杂了信仰才会有如此虔诚的迷恋,又或许仓央嘉措才是真正的虔诚者也说不定,他的信仰脱离了一切清规戒律,静静地安住在他的生命里、血液里、身体里,无处可见又无处不在,和他寂寞的心灵相依相偎,彼此慰藉,同生共长。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一串歌谣一首诗……

      不过也有可能“那一天”并没有写给谁,仓央嘉措只是借了它吟唱一段他的一生当中永不再来的爱情故事,昙花一现般的恋情,短暂、没有结局,因而逃脱了现实生活的打磨和摧残,反而更美,让他此后一生追忆不已……人生若只如初见才能成就传奇,相濡以沫一生的故事大多不了了之,索然无味以致不堪流传。

      不过也幸好我等不过凡夫俗子,没有代价沉重的传奇故事,只有简单信仰,微微沉思,沉思过后也就理所当然地快乐起来了……

熙熙攘攘往来瞻仰西域佛光的凡俗香客,系笔者于天晴时亲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