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诺贝尔文学大师丘吉尔的演讲
在此之前,我对丘吉尔的所有认识仅停留在历史书上,他是英国战时首相,他和罗斯福、斯大林并称“三巨头”,他体态臃肿,手夹雪茄烟,当加里·奥德曼饰演的丘吉尔向我们迎面走来的那一刻,我认识了一个全新且更为丰富的丘吉尔。
丘吉尔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演说家,也是画家、作家和记者,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他嗜酒如命,对打字员苛责刁难,有时老态龙钟,步态迟缓,有时又健步如飞,精力过人,他趴在床边找猫咪,他独坐屋内充满忧虑,他说话时结结巴巴,但在演讲的一刻,又情绪激昂,每一吐字都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至暗时刻》,再现了丘吉尔一生中最为精彩的几场演讲。
作为一个敏感多思的文艺女青年,我会为亲情、爱情、友情中的感人戏份哭泣,但对历史、战争、血腥兴趣较少,可在眼前的这议会厅,我仿佛身临其境,丘吉尔的演说充满魔力,他带动原始血腥汩汩流动,“绝不屈服、起来反抗、一定胜利”的口号,释放着人类好战本能,如一剂兴奋剂,燃烧沸腾,即便是一个坐在影院内嚼着爆米花的女青年,也勃发出雄性嗜血性,诸如“牺牲、奉献、抗争、胜利”等字样,在某一时刻,闪闪发亮,直驱人心,让人忍不住紧握拳头,心旌激荡,直至热泪盈眶……
1940年5月13日
德军侵入丹麦和挪威,张伯伦在一片反对和逼迫中辞职,丘吉尔在德军日渐上风的特殊时刻,被推上首相职位。他的主张抗战,并坚定地向保守党、工党、自由党明确了他的志向: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地上战斗,在海上战斗,在空中战斗。尽我们的所能,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战斗……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多么漫长、多么艰苦,去夺取胜利。
1940年5月19日
法兰西战役危急关头,英国远征军已退至敦刻尔克。丘吉尔在阴暗的房间内第一次作为首相,通过BBC广播向全国民众发表演讲,红色灯光亮起,短暂片刻停顿,接着是令人不得不屏息凝神的演讲,语气凝重,不急不缓,不卑不亢,却充满力量:
我们过去有分歧、有争执;但是现在,一条纽带将我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浴血奋战直至胜利,无论经受怎样的苦难和损失,绝不投降受辱做奴隶。
我们必将战胜,我们也应当战胜。
1940年5月28日
德国军长驱直入,形势愈发严峻,法国军队溃败,比利时沦陷,战时内阁哈利法克斯强烈坚持通过意大利墨索里尼与希特勒和谈。丘吉尔一度陷入忧虑,他甚至考虑是否和希特勒谈判也是他的职责之一。
国家危机时刻的抉择,让我们看到一个平日大腹便便,喝威士忌,抽雪茄的首相,在面临巨大抉择时,如一个小老头般无助的凡人。
此乃“至暗时刻”。
幸而与国王的谈话和一次深入到群众中的地铁之行,让丘吉尔再次坚定自己信念与战斗决心,他再次充满激情与信心地向内阁成员说:
坚持战斗的国家会反败为胜,而屈膝投降的国家就将万劫不复了!
假如我们这座岛漫长的故事终究要完结的话,那就让我们都倒在地上,流尽最后一滴血后,再让它完结吧。
1940年6月4日
远征军放弃了大炮、坦克、舰艇等重武器,搭乘着征用的民船从敦刻尔克撤离,丘吉尔在议会下院发表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
为什么说一定要听丘吉尔的演讲,作为一名军事家和文学家的丘吉尔,他的演讲能号召团结人心,他的气场让人不容置疑,他唤起勇气,他给人信心,他激发爱国热情,即便未来充满艰难困苦,他让人们相信,最终定将迎来胜利和光明。
丘吉尔热爱历史,大量的说话和写作训练,让他对语言有着非凡的驾驭和组织能力。他热爱阅读,年轻时即已饱读诗书,莎士比亚、弥尔顿、惠特曼、马克 吐温、柏拉图、麦考利、叔本华、达尔文、亚里士多德,他曾写到:“在印度那些阳光闪耀的时光……在马厩里,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直到夜晚的阴影袭来,宣告着马球时刻的来临。”
1953年,丘吉尔口述完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让他获得了的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约翰·基根的《温斯顿 丘吉尔》传记中写:“强劲有力的文辞不仅能影响读者或听众,也能影响作者本人。丘吉尔的文字穿越了岁月,在他辞世前不久的一个夏天,在纽约感动了我。”
同样,一个对政治人物并不感冒的我,于丘吉尔辞世52年后的一个冬天,在黑暗的影院内,被他的演说深深吸引,并对一个文学家的丘吉尔产生浓烈兴趣和无比崇敬!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如果让我重新进入大学,我将修好两门课程:演讲和说服。”
丘吉尔的演讲再次证明了语言的魅力,是文字和语言,驱走了黑暗,迎来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