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阅读图书馆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读书笔记

2021-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zl爱思考的芦苇

【基本介绍】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作者周岭,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10.8万字。

本书前言《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结语《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后记《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本书分上下篇,各有3章,上篇讲的是做成一件事的心法,下篇讲的是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第一章 价值----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共有5节:“复制:不要浪费生命给你的无限可能”、“价值:用价值规律看问题,你的人生会发生巨变”、“利他:利他是最好的人生”、“镜子:所有的社交都是一面镜子”、“内向:被动社交,内向成长者的制胜之道”。

第二章 身份----一切从信念开始。共有4节:“层次:你在这个世界的哪一层”、“身份: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语言: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理性:成功,最怕从一开始就对自己说不可能”。

第三章 心理----清除成事路上的情绪障碍。共有3节,分别讲述消除负面偏好、二元对立、一劳永逸。

第四章 策略----方法和路径。共有6节:“认知驱动: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写下来:我们都低估了写下来的力量”、“假设:什么能力可以让自己快速进步”、“降低期待:命运一定钟爱那些愿意慢慢变好的人”、“深度练习:跨越从普通到卓越的分水岭”、“跨界:如果你想与众不同,不妨试着跨界潜行”。

第五章 战略----环境与多维。共有2节,讲的就是环境与多维。

第六章 成事----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共有2节,分别是目标觉醒、成事之旅,分别讲如何找到、达成自己人生目标。

【撷取摘要】

1.

内向成长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如早起、跑步、阅读。外向成长是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如写作、画画、编程等。前者可看作是培养习惯,后者可看作是打造技能。但很多人享受培养习惯、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打造技能、产出作品的意识。

自娱自乐式的练习不能算是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技能必须能对外输出价值,能被他人认可或需要。如果暂时做不到,也要争取每次在当前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形成一个最小可用的作品或产品。

2.

职业可分为“转换”类和“复制”类的职业。前者如厨师,后者如作家。“复制”类活动的收益曲线和复利曲线非常一致----前期增长缓慢,但只要持续积累价值,收益就能在到达拐点后飞速增长。选择“复制”类职业,借助非线性增长的“复制”力量,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产生无限可能。

“复制”只是一种渠道,获得无限可能的关键依然在于价值。要想获得无限可能,“复制”和“价值”缺一不可,且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所以,关键是去创造“可复制的价值”。

3.

“交换才是硬道理”,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写作、成长和成功其实都是一回事:写作就是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成长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成功就是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究其根本,它们都遵循价值交换规律。

一旦我们把视角从“我想要”转到“我能给”的时候,很多浮躁、虚妄就会消失。价值积累之路就是这样,刚开始不一定看得清结果,但只要牢牢盯住“价值”这个方向往前走,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走偏。

4.

所有的社交都是一面镜子。“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更好的关系不是付出,而是吸引。

更好的对待不是要求,而是成为。

立足长远,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可影响、能吸引”的人。

5.

被动社交,其实质是采取“自管花开”的行为模式,让作品替自己说话。通过产出独一无二的、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或产品来与这个世界保持连接。

6.

NLP逻辑层次模型将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6个层次: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

一层的人找环境问题,他们是抱怨者,喜欢说“都是你们的错”。

二层的人找努力问题,他们是行动派,喜欢说“我还不够努力”。

三层的人找方法问题,他们是战术家,喜欢说“方法总比问题多”。

四层人的找选择问题,他们是战略家,喜欢问“什么东西最重要”。

五层的人找身份问题,他们是觉醒者,喜欢问“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六层的人找意义问题,他们是创造者,喜欢说“人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找到人生目标和意义,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7.

我们都低估了“写下来”的力量。“写下来”,是情绪的调节器、专注的聚焦器、行动的发动机、目标的出发地、思考的挖掘机。

想得明白,有可能说时会磕巴;说得清楚,有可能写时会逻辑混乱。“想、说、写”之所以代表不同程度的思考能力,是因为这三种活动关联知识的数量和密度是不同的。书写是锻炼深度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写在最后】

之所以记下本书的详细目录,是因为从其目录就可以窥探出作者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在通读之前,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给了我这样的目录框架,让我完成此书的写作,我会怎么去写具体的章节?带着这个问题,将此书翻阅而过。这样的一个阅读过程也证实了作者所说的,“想、说、写”的思考深度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会去翻阅此书,是因为前言给我的触动。“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因为我们很享受培养习惯、勤奋努力的状态,却少有打造技能、产出作品的意识。

我们每天早起、跑步、读书、学习,因为这些活动都是内部循环,不直接对外产出,即便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努力到感动自己,也只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成为很厉害的人。只有更多地投入外向成长,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向外输出作品、生产和创造价值,我们才能参与到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中去,才能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这一点触动和警醒,是我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