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遵守约定”——
2021-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007er10951陈爱丽
最近接到不少的父母来电,几乎都是投诉孩子不能“遵守约定”的:
说好的看电视时间不能遵守
玩手机时间不能遵守
计划的学习时间不能遵守
说好的作息时间不能遵守
………
纵观所有“不遵守约定”的孩子的背后的心理究竟,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规则概念;
规则概念起于3-6的秩序与规则敏感期,发展于小学的习惯养成期,整合于自我同一的青春迷茫期。若未能及时种下规则,那么到了小学高年级与初中的时候就要面临“规则概念重建”。这期间冲突会成常态,正视冲突就是父母功课。
二、复仇心理;
孩子的复仇是通过打破约定、创造父母痛苦实现自己内心的小确幸、小高兴、小超越。他们一般都有压抑的经历或者创伤的体验打底。
三、责任意识。
没有享受过真正自由的孩子都会用缺乏责任的方式表现出来。
那么如何让孩子“遵守约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规则简单易操作;
规则简单实操的标准就是:“动作—反馈”很容易,以执行为目的,以效果为目标。
二、共同参与负责任;
尊重孩子平等参与约定制定、动作微调的话语权限,让他有“老板感”,而不只是“打工感”。
三、奖惩标准有力度。
奖励有吸引,惩罚有力度是约定执行的护航保障,花点心思是必须的。
最后一点提醒:规则执行中的“例外”彰显父母情商。
规则是为人服务的,有时候的做不到是正常的,过分夸大结果影响而让自己变成铁板一块是缺乏情商的表现,若能主动“例外处理”——适度放宽,孩子一定会“满心欢喜”并“知恩图报”,只是有时我们总是想省心所以缺乏没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