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三个关键
剽悍一只猫有一句经典的话——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呢?我觉得也应该有三个关键。
001做一个东西出来,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关键
什么叫让自己变得更好呢?就是让自己的认知升级,猎豹CEO傅盛说,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认知怎么升级呢?方法就是行动。认知升级是做出来的,首先你要去行动。怎么行动?
如果你的生活中,你整天所做的都是你以前所做的,那么你没法改变。除非你做一件你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你有一个新的行为出来,你才会改变。
能力≈行为的组合。每一种能力都是由各种行为构成的,只有行为有不同,产生新的有效的行为,你的新能力才能逐渐培养出来。
比如你以前看书,就是看啊看啊,看完就拉倒,现在你做一个新动作,比如看10遍,看完还写个2000字的逐字稿,并把这本书讲出来,那么你就会变得不同。你会培养出新的能力,比如写作的能力、分析的能力、分享的能力等等。
比如你以前只是单纯的在各种社群打卡,那么你现在有一种选择,就是把一种卡打到底,比如跑步,跑个300天,比如画画,画个200天,比如练瑜伽,练个6个月,然后你就可以想办法把你学到的、积累到的传播出去,线下开班也好,线上开训练营也好,开课程也好,写文章也好,把你知道的、感受到的传播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把学变成了教,有一个新动作出来,然后你就会变得不同。
变得更好似乎有一种公式,就是:极致践行,然后带领一群人极致践行。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认知会升级。因此,做事,是更好的学习。
但是什么叫做事呢,很多人还是不明确。于是,我再进一步定义,把做事调整为做一个东西出来,这个东西可能是一件作品,可能是一个产品,也就是说你要有成果,要有里程碑,当你做一个东西出来以后,你慢慢会变得不同。
因此,做一个东西出来,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你必然要用到反思。思考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
002从知识工作者转变为知识生产者,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关键
德鲁克有一个词叫知识工作者,今天职场上的大部分人都属于知识工作者,我们要做一个动作,就是角色转换,从知识工作者转变为知识生产者。
学习包括三个部分——信息的接收、内化、再生产,大部分人只完成了第一个部分,没有内化,或者最多完成了内化,但是没有再生产,就是没有自己的东西。
这不能算完整的学习。我们上课只会拍照转发朋友圈,这是做搬运工,都是搬来搬去,不是知识生产,所以没有自己的东西。
什么叫自己的东西呢?
比如罗振宇有一个词,叫缝合,什么叫缝合呢?罗振宇说,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自己的内心盛开的一朵花,它一定是由内而外长大,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那不是你的,你必须缝一针才是你的。这就是缝合,这是属于罗振宇的知识。
比如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财富自由之路,这些都是他独特的文字指纹,是属于他的知识。
比如我们到书店去,书店里成千上万本书籍,都是知识生产者们生产出来的成品啊。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知识,自己的东西。怎么样才能拥有自己的东西呢?就需要重新定义,或者推陈出新。
比如学习,这个概念有很多层的意思,读书是学习,见牛人是学习,做事是学习,培养习惯是学习,你重新去看这个概念,然后总结出你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这就是重新定义、重新包装。
比如我对反思的理解,就是四个层次:反思、反复思考、反向思考、反对思考,这就是重新定义。
我们最好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推新概念或新金句的习惯。
我们也要占有一个名词,你看Scalers占有的词就是持续力,弗兰克占有的词就是写作,秋水教主占有的词就是知识管理,秋叶大叔占有的词就是PPT(虽然他现在做的事远不止PPT),成甲占有的词就是好好学习,易仁永澄占有的词就是目标管理,贺嘉占有的词就是TED式演讲,许岑占有的词就是电影级PPT,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占有一个词,这种词可能是一种能力,可能是一种方法,可能是一种工具,你跟着这个词一起成长。
是为定位。
003打造个人品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关键
你所遇到的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你没有个人品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组织内部还是外部,都是一样的。
有了个人品牌,你就有了影响力,有了影响力,你就可以完成很多你之前不敢想的事情。
我们是要行动,要反思,但别忘了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个人品牌。
你学习也好,出门见人也好,打卡也好,做这个事那个事也好,你一定别忘记打造个人品牌。
那围绕打造个人品牌这个目标,你去学习,你去见人,你去打卡,你去做事,你去行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然忙来忙去,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在自媒体时代,努力打造个人品牌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