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第六周
周五
假期回来的第一天,疲惫卷携着不愿。在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语文老师严厉地指责班级大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完成语文作业!在下乡指导学习两周之后回到自己班上,与乡下学生表现产生强烈对比,我能理解语文老师的心情:乡下学生珍惜学习,上课活跃,自己班上学生死气沉沉,不爱动脑,本来满怀欣喜回到自己班上,却遭遇了失望的对比,满心只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方式,得到不同的反馈,变量明显差别。直接盖棺论定。原来,是想方设法得去调整上课方式,班级组织,怀疑自我,补充自我。然而,在换个班级后,以往的方式却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怀疑打消,却不由生不打一处来,正儿八经的实小却不像实小的样子!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现象。透过现象去寻找本质,我需要时间去收集。
周六
今天补上周四的课程。所以我记错了自己的课,原意以为今天两周课,却因为运动会报名表提前上交,导致我耽误了我唯一的一节正课。
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再次现出语文老师的身影,不同的是,这是我见过最生气的一次。经过一天的整改,仍然有不少的孩子没有写作业。我能感受到语文老师掏心窝子的情绪,那是恨铁不成钢的恨啊。
我没让学生下去阳光体育,我也没有发火,我平静得讲了一下我上学时候对待作业的印象。
班里一半人在认真听,我很欣慰。
班里一半人不在听,我很无奈。
听的人,作业都会如实上交。
不听的人,作业偶尔不交。
我们严格抓作业,抓的是这些不怎么听的孩子。毕竟,本质上,对于老师,作业是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作业的作业是巩固,熟练和查漏补缺。熟练,是对于这些会认真听的孩子,他们的作业在强化自己的能力。巩固,是对于上课认真听但吸收慢的同学,他们的作业在二次学习,加深巩固,消化吸收。查漏补缺,是对于上课不认真听的同学,哪里没有听,哪里还不会,写不出来作业隔天要问老师。
针对以上:在作业上做小聪明,学生本意是单纯地敷衍老师,确实实实在在的欺骗自己。老师如果放任这种小聪明的发展,便会膨胀学生的侥幸心理,由沾沾自喜念头久而久之形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但老师抓得紧,仅仅是在结果上做警示,是底线要求。头部要求,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为了什么学习。
在十岁的年纪,孩子们是无法预料自己今后的发展的,所以如果给孩子讲,现在学习为了今后美好的生活,今后至少十年以后了,本就不具象的奖励还有漫长的兑现,白讲。重点大学?我都不想上学,都不想学习,还让我学?白讲?
怎么办?所以讲是讲不通的。我为什么还要讲?难免有一个两个孩子是懂得会国家之崛起而读书,会激励他们更好的发展,难免有三五个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更轻松的去玩,会使得他们成为榜样。再多我就不奢求了。这是我自己理解的。
那绝大部分的孩子怎么办?所以我还是要少讲,把有限的时间多做下辅导吧,说不定感动了一个两个,就省大力气了。
教书一定是建立在育人之上的,终究,在面对学生的教育上,在面对学生的育人上,老师能做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