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前端开发

实现promise

2019-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EdmundChen

一、简易实现

const PENDING = 'pending'
const RESOLVED = 'resolved'
const REJECTED = 'rejected'

function MyPromise(fn) {
  const that = this
  that.state = PENDING
  that.value = null
  that.resolvedCallbacks = []
  that.rejectedCallbacks = []
  // 待完善 resolve 和 reject 函数
  // 待完善执行 fn 函数
}

首先创建了三个常量用于表示状态,在函数体内部首先创建了常量 that,因为代码可能会异步执行,用于获取正确的 this 对象,一开始 Promise 的状态应该是 pending,value 变量用于保存 resolve 或者 reject 中传入的值
resolvedCallbacks 和 rejectedCallbacks 用于保存 then 中的回调,因为当执行完 Promise 时状态可能还是等待中,这时候应该把 then 中的回调保存起来用于状态改变时使用

resolve 和 reject 函数,添加在 MyPromise 函数体内部

function resolve(value) {
  if (that.state === PENDING) {
    that.state = RESOLVED
    that.value = value
    that.resolv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value))
  }
}

function reject(value) {
  if (that.state === PENDING) {
    that.state = REJECTED
    that.value = value
    that.reject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value))
  }
}

实现如何执行 Promise 中传入的函数

try {
  fn(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

实现很简单,执行传入的参数并且将之前两个函数当做参数传进去
要注意的是,可能执行函数过程中会遇到错误,需要捕获错误并且执行 reject 函数
实现较为复杂的 then 函数

My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const that = this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 => v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r => {
          throw r
        }
  if (that.state === PENDING) {
    that.resolvedCallbacks.push(onFulfilled)
    that.rejectedCallbacks.push(onRejected)
  }
  if (that.state === RESOLVED) {
    onFulfilled(that.value)
  }
  if (that.state === REJECTED) {
    onRejected(that.value)
  }
}

使用

new My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1)
  }, 0)
}).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二、Promise/A+ 规范

摘自: 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66566


Promise 表示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结果,与之进行交互的方式主要是 then 方法,该方法注册了两个回调函数,用于接收 promise 的终值或本 promise 不能执行的原因。

本规范详细列出了 then 方法的执行过程,所有遵循 Promises/A+ 规范实现的 promise 均可以本标准作为参照基础来实施 then 方法。因而本规范是十分稳定的。尽管 Promise/A+ 组织有时可能会修订本规范,但主要是为了处理一些特殊的边界情况,且这些改动都是微小且向下兼容的。如果我们要进行大规模不兼容的更新,我们一定会在事先进行谨慎地考虑、详尽的探讨和严格的测试。

从历史上说,本规范实际上是把之前 Promise/A 规范 中的建议明确成为了行为标准:我们一方面扩展了原有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一方面删减了原规范的一些特例情况和有问题的部分。

最后,核心的 Promises/A+ 规范不设计如何创建、解决和拒绝 promise,而是专注于提供一个通用的 then 方法。上述对于 promises 的操作方法将来在其他规范中可能会提及。

术语


Promise

promise 是一个拥有 then 方法的对象或函数,其行为符合本规范;

thenable

是一个定义了 then 方法的对象或函数,文中译作“拥有 then 方法”;

值(value)

指任何 JavaScript 的合法值(包括 undefined , thenable 和 promise);

异常(exception)

是使用 throw 语句抛出的一个值。

据因(reason)

表示一个 promise 的拒绝原因。

要求


Promise 的状态

一个 Promise 的当前状态必须为以下三种状态中的一种:等待态(Pending)执行态(Fulfilled)拒绝态(Rejected)

等待态(Pending)

处于等待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执行态(Fulfilled)

处于执行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拒绝态(Rejected)

处于拒绝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这里的不可变指的是恒等(即可用 === 判断相等),而不是意味着更深层次的不可变(译者注:盖指当 value 或 reason 不是基本值时,只要求其引用地址相等,但属性值可被更改)。

Then 方法

一个 promise 必须提供一个 then 方法以访问其当前值、终值和据因。

promise 的 then 方法接受两个参数:

promis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参数可选

onFulfilledonRejected 都是可选参数。

onFulfilled 特性

如果 onFulfilled 是函数:

onRejected 特性

如果 onRejected 是函数:

调用时机

onFulfilledonRejected 只有在执行环境堆栈仅包含平台代码时才可被调用 注1

调用要求

onFulfilledonRejected 必须被作为函数调用(即没有 this 值)注2

多次调用

then 方法可以被同一个 promise 调用多次

返回

then 方法必须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注3

promise2 = promise1.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译者注:理解上面的“返回”部分非常重要,即:不论 promise1 被 reject 还是被 resolve 时 promise2 都会被 resolve,只有出现异常时才会被 rejected

Promise 解决过程

Promise 解决过程是一个抽象的操作,其需输入一个 promise 和一个值,我们表示为 [[Resolve]](promise, x),如果 xthen 方法且看上去像一个 Promise ,解决程序即尝试使 promise 接受 x 的状态;否则其用 x 的值来执行 promise

这种 thenable 的特性使得 Promise 的实现更具有通用性:只要其暴露出一个遵循 Promise/A+ 协议的 then 方法即可;这同时也使遵循 Promise/A+ 规范的实现可以与那些不太规范但可用的实现能良好共存。

运行 [[Resolve]](promise, x) 需遵循以下步骤:

xpromise 相等

如果 promisex 指向同一对象,以 TypeError 为据因拒绝执行 promise

x 为 Promise

如果 x 为 Promise ,则使 promise 接受 x 的状态 注4

x 为对象或函数

如果 x 为对象或者函数:

如果一个 promise 被一个循环的 thenable 链中的对象解决,而 [[Resolve]](promise, thenable) 的递归性质又使得其被再次调用,根据上述的算法将会陷入无限递归之中。算法虽不强制要求,但也鼓励施者检测这样的递归是否存在,若检测到存在则以一个可识别的 TypeError 为据因来拒绝 promise 注6

注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