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人身难得,应勤修佛法
1 人身难得
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四○六)
如果在茫茫大海中,漂着一块有孔的浮木,一个盲龟一百年才从水中伸一次头,那么这只盲龟的头伸进浮木孔的机会有多大呢?佛陀用这个比喻强调了人身难得,比盲龟穿浮孔的概率还要小,号召众生应珍惜今天的人身,努力修习四圣谛。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 如实知四圣谛甚难
未若于苦圣谛生如实知,此则甚难。如是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见,此则甚难。
(四○五)
尊者阿难见离车童子射精舍门孔,箭箭皆入,阿难认为做到这样是很难的。佛陀说:如果把一片羽毛剖成一百分,只射其中的一分羽毛会更难,但是,如实知四圣谛比这个还难。有些人听闻佛法之后,升起轻视之心,觉得佛法很容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证悟佛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需要学佛者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达到。
3 在家、出家都修习四圣谛
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苦集圣谛不如实知,苦灭圣谛不如实知,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得脱苦。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于苦集圣谛如实知,于苦灭圣谛如实知,于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解脱于苦。
(三九二)
不是袈裟披在肩就是出家了,出家只是表明其愿意专心致力于解脱,除此之外,在老病死之苦的面前,与在家者相比,出家众不存在任何不言而喻的优势。出家者若不能勤修四圣谛,那么他仍将会象凡夫一样不能脱离于苦。如果在家众能勤习四圣谛,那么他同样能解脱于苦。
4 用四圣谛来指导生活与修行的全部
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
(三九三)
正信,正确的信念;非家,以家为非,知道在家的障碍;出家,离开家,不受家的障碍;学道,修习佛法。一切所,一切方面,所有地方,包括修行、生活等;应,相应、适合。
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是众生修习佛法经历的四个阶段,一个人对四圣谛有了正信,那么就能认识到在家的障碍,了知在家的种种障碍之后就愿意离开家,不再受家束缚,如此出家之后就能安于学习解脱之道。佛陀说:这四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方方面面都应当以四圣谛为指导,契合于四圣谛。
5 四圣谛是益于梵行,趋向涅槃的
此四圣谛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四一三)
在经407至经414,佛陀警告比丘们勿作种种论说,比如世间思维,无记,贪求享受,世间俗事等,比如不应与他人争强,比优劣,说神通等等,因为这些论说都无益于梵行,不能趋向涅槃,而应当思维、论说四圣谛,因为四圣谛是有益于义,有益于法,有益于梵行,导向正智、正觉,趋向涅槃的。
佛陀的警告规定了出家者日常言论的范围,这些言论必须是与四圣谛相关的。
6 对四圣谛有疑者则对佛法僧有疑
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有疑者,则于佛有疑,于法、僧有疑。若于集、灭、道疑者,则于佛有疑,于法、僧有疑。若于苦圣谛无疑者,则于佛无疑,于法、僧无疑。于集、灭、道圣谛无疑者,则于佛无疑,于法、僧无疑。
(四二○)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无条件地受持四圣谛,是因为对佛法僧有疑,对佛法僧有疑是因为对四圣谛有疑。深入学习四圣谛,如实知四圣谛才能断除对佛法僧的疑惑,才能诚实无条件地受持四圣谛。无疑,诚实无条件受持四圣谛的前提是对佛的高度信任,即正信,在佛法中,不提倡那种无条件的信从,正信的产生取决于对四圣谛的证知。
7 诚实无条件地受持四圣谛
世尊说言,此是苦圣谛,我即受持。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如是世尊说四圣谛,我即受持。
(四一六)
所谓受持,谓接受并依此修习。佛陀宣说了四圣谛,圣弟子就立即接受之,并依此修习,不怀疑佛陀的教导,不掺杂自己的想象或其它的要求,这是一个诚实谦逊的态度。“我即受持”也表明圣弟子听闻佛法之后,就立即以切实的修行证解之。
本经提倡听闻佛法后就立即无条件诚实受持,这是否与我们倡导的怀疑精神相违呢?答案是两者并不相违,经中圣弟子是听闻佛陀讲法,而我们却是听闻其他人所讲,佛陀是法眼、法根、法依,而对其他人我们无法保证其完全的正确。
8 受持四圣谛的要求
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
(四一七)
受持四圣谛的六条标准: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
一、如如:如实受持四圣谛。
二、不离如:学佛者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不离开四圣谛的指导。
三、不异如:学佛者不受持四圣谛之外的法。
四、真实:学佛者受持四圣谛不仅从理论上明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付诸实践。
五、审谛,仔细思考的意思,学佛者依四圣谛正思惟。这要求学佛者在二六时中,对所有问题的思惟都是以四圣谛为指导。
六、不颠倒:执于二边谓颠倒,学佛者正确理解佛法,并能够正确依佛法行于中道,不执于二边。
9 四圣谛渐次无间等
此四圣谛,渐次无间,非顿无间等。
(四三五)
渐次,意为逐渐、依次;顿,意为忽然、立刻、一下子。于四圣谛无间等是逐渐并有次序的,而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突然全面无间等的。首先于苦圣谛无间等,而后苦集、苦灭、苦灭道迹圣谛渐次无间等。
修学佛法,对佛理也许存在顿悟,但证知佛法不会快如闪电,修习佛法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10 如实显现
当勤禅思,正方便起,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禅思,内寂其心成就已,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谓此苦圣谛如实显现,此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显现。
(四二八)
四圣谛是一个如实显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