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比对学习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0】至诚无息,成己成物。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47人  唐松涛经营实学

答陆原静书

【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有刻暂停,则息矣,非至诚无息之学矣。】

       陆原静来信说:“下功夫做学问的时候,发现心静不下来,私心杂念老是冒出来,澄明之心也是动来动去;心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没有片刻暂停,这可怎么办呢?”

       王阳明回信说:“你这是可以追求宁静啊,这只会使得你更加不宁静。私心杂念固然是在动的,澄明之心是被动的,物来心照,物不来就保持宁静;澄明之心即是一直动也是一直静的状态,天地万物也因此而恒久不息;澄明之心固然使得心体澄明,私心杂念也在照,只是照不准而已。”

       《中庸》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应该为“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的笔误,意思是至诚无息,则其生物之多,成就他人,成就天下万物,无一刻停息,也有好多自己都不知道的。

       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照心之动,也不要刻意抑制妄心之不动,前者是物来心照,随物而动或静;后者是心有不纯,妄心随处而动。我们需要下的功夫是至诚无息,至诚以动或静,静则蓄养或者提纯,动则澄明或者不逾,这就是应对心之动静的法门。孔子说过自己过了七十之后就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内心动静的把握,顺其自然,因为极度的自律,所以极度的自由。存天理,灭人欲。心中全是天理,那就是恒动恒静的状态,没有自己,哪来的私心杂念,哪来的妄心,诚于己,则成己成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