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金

认识雪金在上世纪一九七九年的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
那时大队是要办玻璃模具厂,我作为学员派去了横泾水南五金厂学工。从未忘记:我们七个学员,是大队党支部一班人精心挑选的人选,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怀着拜好师学好技术的一颗赤诚的心,乘着挂浆船,在老书记朱仲庭的护送下,来到了水南村,驻扎在水南田堵插队青年房子里。两间小屋座南,东房住人,西屋烧饭。住宿拥挤,生活简朴。
而雪金房子就紧挨这小屋东边。她丈夫叫山宝,是五金厂员工,也是一位技术一流的师傅。所以我们跟着他上班下班,跟着他慢慢熟悉厂里的情况,我们专心致志,慢慢学会了技能,逐步进入角色。山保带的徒弟是我们同去的凤生,是个小青年,我跟的师傅是车钳铇能手沈康。凤生学车工,我学是钳工,钳工难度很高,一只小小的风油精瓶模雕刻得有棱有角,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一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那时我已结婚,并有三岁的女儿,雪金也有三岁的女儿。我们去了不久,雪金又添了个大胖儿子。农村有个风俗,生了孩子要办喜酒,经邀请,我们一行喝了她儿子“烧三早”喜酒。雪金教子有方,学业优秀,如今她儿子46岁了,早在常熟事业有成;女儿在常熟图书馆工作,并当上了领导。
弹指一挥间,46年过去,我在94年又重返水南村,回到了横泾,(今日沙家浜),在朋友的带领下重操旧业,做了几年钳工,但并不遂愿,一次在朋友家作客,为打开一瓶啤酒,眼睛遭遇不幸,几乎失明。由此只得改行,搞起了水产养殖。养蟹15年,在60岁那年,离开希望的田野,回到沙家浜镇上养老。
期间,雪金也养起了大闸蟹,我们经常来往,优质蟹苗进的渠道,成蟹的销售,互相帮衬,互相关心,时常探讨交流养好大闸蟹的经验。我常说,清水绿草养大蟹,生态优美出壮虾,雪金表示赞赏,她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春就要种好一塘草,为养好大闸蟹打好坚实的基础。她选择蟹苗非常讲究,只型不一定大,只要放在桶里拼命往外爬,就是好苗!她投喂饲料荤素搭配,精粗细并用,因精心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养的大闸蟹个大体重,品相呈现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受到消费者青睐,年年丰产丰收。
雪金没有多少文化,但做的事比有文化人还细致。做事落落大方,待人真诚,不计较个人得失,自从初为人妻后,与公婆关系,左邻右舍关系相处得亲如一家人。雪金勤俭朴素,勤劳勇敢,一些男子汉的活儿,她都能独当一面,起到半边天的作用。她对池塘水质管理非常严格,PH值能否达标,她经常用试纸测试,力求做到完美。
近日我去看她,她正在弄堂里乘凉,虽然大暑天炎热,但弄堂风习习,坐下后心静自然凉。雪金拿出自种的西瓜,请我品尝,瓜甜如蜜!半个西瓜下肚,那凉快舒服极了。
我参观了雪金池塘,看到池塘岸上种了西瓜香瓜丝瓜长豆玉米,一棵葫芦茎盛叶茂,粗壮的藤蔓已爬滿篱笆墙,自入夏入暑以来,那葫芦拼命开花,不断结果,整条篱笆墙上葫芦挂滿枝头,硕果累累。一棚葫芦,足以供多口人家夏日里餐桌上美味佳肴。葫芦百吃不厌,放上鸡蛋一起炒煮,那味道啊好极了!
临别时,雪金给了南瓜葫芦香瓜西瓜,用一只大马夹袋装下,提到我汽车上,我有点热泪盈眶,感激不尽,只能说,大姐妹,多保重,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啊,我们同龄的古稀老人,五十年代出生的村姑,经过了一番番酸甜苦辣,历练了一年年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可以歇歇脚了!
2025年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