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2019兴成长计划教师分享专题通化县兴成长第二季简书专题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通化882王凤兰

一                八月份大作业 

        果香飘满的八月,随着“兴成长”兴致满满地学习,我们迎来了开学季。

        备课之初,坐在电脑前,我翻开了暑期学习做的笔记,结合各个老师的介绍开始操练学得的信息技术。

        查尔斯王子老师小程序中的多个应用软件,练习了一下,感觉豁然开朗,平时不了解的技术都有了感觉,这些方法是自己早就想学习的,借助这个机会,认真学习,合理应用,使教学简洁直观!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想起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不仅感慨良多。

        信息技术的应用我校一七年才开始进入课堂,就是希沃白班。虽然进行了培训,由于培训时间短,又没有条件进行实践操作,很多信息技术都不会运用。所以,大多时候我只能做简单的ppt课件。有时直接上网给学生播放视频。我特别想学习一下多种信息技术兼容的更好的课件制作,尤其是那种想用那张就用哪张的课件的做法,这是我接触信息技术教学以来最大的困扰和最想实现的愿望。直到听了唐校长的讲座,我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改变。以前总是觉得信息技术无非就是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点,使学生通过新奇的画面对知识点产生兴趣。根本就没从技术服务于学习设计这个角度去思考。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唐老师的“信息技术先关注课程,关注人”,“那些技术对于学习更好”,“先设计学习,先了解学习者”这些主题语,使我想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核心理念。结合“我们如何设计现在的教育?”“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些发问,我想我需要提升的不仅是技术应用能力,我还应该提升我的认知:掌握技术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这才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而不是教师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倾压灌注。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之后,梁勇老师的讲座《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又使我对“课件”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以往制作课件除了本着实用这个功能外,搞公开课时,有时为了新奇,画面感上总是设计的有些花哨。艺术字的大小,颜色匹配,比例考虑的过于肤浅。所以,在梁老师讲座后,我就自己以前制作的课件做了修改,注重了单页课件制作的原则“一目了然,视觉化”来修改的。修改之后,还是觉得距离艺术感很遥远。不过有了思考的开始,有了行动的指导,何愁没有慢慢的进步。课件是一个授课老师传授自己思想的工具,别人的课件制作的再好,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制作的再粗糙,那是自己的教学思路再现,用起来能血肉融合,得心应手。信息时代的教学,学好课件制作,教师的教学生命才能延续光华。真想学更多与教学贴近的技术应用,以脱去自己教学上的“苍老容颜”。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年,自以为文科知识不浅的我,总以为遇到其他学科的知识问题,自己就能搞定。从未用跨学科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听了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思维下的自然笔记》有了更多关于创新教学的思考,更新了自己浅薄而自以为是的认知。

        对于老师的要求,相对于以往单学科思维教学,主题式的学习,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纯理科思维和纯文科思维已不能应付相对应的学科教学。老师之间的合作、互助备课,决定了一节课思维拓展的空间该有多大。一节课不再是某一学科的独立阵地,而是多兵种的协调作战。战果如何,取决于决策者的团结合作。

        跨界合作,学科解构溶解,一改学生以前那种相对于每一个学科分割性的浅尝辄止,而是把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当做为基本模式。使学生学得的知识与能力多方位融合、应用。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听课后,我和徐立军(体育)、莎莉娜(道德与法制)老师合作共备《美丽中国》这节课,自认为有了一点感悟和收获。用思维导图做作业的过程也是我消化“跨学科”教学理念的过程,尝试与多位不同学科老师共同探究教学的过程,使我们找到了学科之间的共性问题。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跨学科合作虽然起步晚,但会愈来愈融洽。

在听朱思思老师主讲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一课之前,总觉得用与不用对于教学无伤大雅。课后学得了很多技能,改变了我粗浅的想法。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思维导图的工具性,把书读薄,把书读厚。即合理就是需要。用好了才能减负,用对了才是工具。思维导图确实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图文并重,能一个想法连接另外一个想法,一个观点延伸另外一个观点。锻炼了逻辑思维,开放了创新思路。

      最高兴的是,了解了除了树形思维导图模式外的其他几种导图模式。在思思老师指导下,课上与老师进行互动时,用三分钟时间试着做了一个简易的导图,虽然浅尝辄止,拿不出手,但是,初学入境的欣喜,加大了我学习做思维导图的兴趣。

  课后,下载了思思老师介绍的一款软件,摸索着做,确实别有洞天。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陈晓粧老师讲解《学习类app的教学运用》令我大开眼界。作为农村老师,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运用不是很多。学生受条件限制没有电子产品可以用。所以,我用过的app有限。使用过“百度阅读”“百词卡”等。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的一条是不能与学生互动,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向学生介绍,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补足自己需要的知识。

“兴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成长

        钟老师主讲的“项目式学习”PBL设计,全新的交互式学习方式,令我困惑全开,开始深刻思考老师的新任务:引导要多于讲授,交流要多于倾听。

      一九年的 八月即将成为历史,而我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脚步在“兴成长”的助力下,将会迈得越来越有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