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 “夜发苍梧寒梦远,楚天朗月照楼西”——明朝女诗人其人其
明朝有些女诗人,要么家学渊源深厚,要么受教于大儒,其文化背景之深,远超唐宋。看她们的诗,如饮甘饴。
1,
比如黄幼藻。
她是福建莆田人,生活在万历年间,少时受业于名儒方泰,年仅十三四岁即工声律、通晓经史。她有诗集《柳絮编》传世,很受时人好评。
天外边风扑面沙,
举头何处是中华。
早知身破丹青误,
但嫁巫山百姓家。
这是黄幼藻的《题明妃出塞图》。古往今来,写王昭君的诗举不胜举,此诗以女性视角,另辟蹊径,人称“大俗大雅”。清朝沈德潜编《明诗别裁集》 ,这首诗光荣入选。
《登楼望海》亦如此,平白晓畅中带有一股子豪气:
遥山层叠海云开,
浴鹭飞鸥自去回。
春水茫茫天不尽,
片帆浮动碧空来。
《武陵秋景》更耐品味:
湖上芙蓉近小舟,
晓来清泪对花流。
吴州客自伤长夜,
不为西风怨早秋。
其实,黄幼藻出嫁后生活清贫,她身体又不好(病逝时年仅39岁),所以她的诗多感伤之情。
她最受时人和后世好评的,是《孤雁》一诗。借孤雁哀鸣遥寄相思,表现少妇对远戌征夫的眷恋,其实是自己孤苦凄凉境遇和心态的流露,哀婉动人:
渺渺高秋外,
长空一雁迟。
哀鸣关底事,
澹远写相思。
瘦马征夫泪,
回文少妇诗。
明年楼上过,
莫向夕阳时。
黄幼藻还有个妹妹叫黄幼蘩,也以诗文著名,其《咏月诗》云:
清切空阶月,
相依到深更。
暄寂非一致,
千秋同此明。
萧萧庭中女,
俯仰关中情。
到此令人远,
况乃兼秋声。
人生有代谢,
万汇有衰荣。
茫茫天地中,
相积为愁城。
欲挽西江水,
一洗襟怀清。
问月月不语,
清泪落寒檠。
时人评之“字字老成,不似闺中凡响”。
2,
明朝布衣大学者方学渐,是桐城派大师之一,不但自己著述甚丰,儿孙亦饱学,儿子方大镇、孙子方孔炤、曾孙方以智都是当时有学问的名士。
方维仪是方学渐的孙女、方大震的女儿,明末著名女诗人、画家,她的诗,风格多样,或细腻、或激昂、或悲楚,不论哪类,在明朝女诗人中都属翘楚。
她的边塞诗或豪放、或悲凉,不像女诗人所写,比如《从军行》就很豪迈:
玉门关外风雪寒,
万里辞家马上看。
哪得沙场还醉卧,
前军已报破楼兰。
而《出塞》则尽显悲凉:
辞家万里戍,
关路隔风烟。
赋重无馀饷,
边荒不种田。
小兵知有死,
贪吏尚求钱,
倚赖君王福,
何时唱凯旋。
《老将行》写北方边境战事,境界不凡:
绝漠烽烟起戍楼,
募笳吹彻海风秋。
关西老将披图看,
尚是燕云十六州。
《楚江怀节妇吴妹茂松阁》是两首思远怀人的七绝:
其一
空林陨叶暮乌啼,
云水迢迢隔皖溪。
夜发苍梧寒梦远,
楚天朗月照楼西。
其二
薄命同罹骨肉哀,
天涯书信远难来。
愁心不似归鸿影,
能逐湘江夜月回。
一如她以往的诗,清丽下面有悲伤。
方维仪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距明朝灭亡还有60年;逝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此时满清在北京立足已有24年。她完整经历了明末乱世——李自成起义并推翻明朝和满清屡屡进扰最终占领北京并席卷南下的全过程。
她晚年为避战乱,客游他乡,于旅途的夜晚所见,写下《旅秋闻寇》一诗:
蟋蟀吟秋户,
凉风起暮山。
衰年逢世乱,
故国几时还?
盗贼侵南甸,
军书下北关。
生民涂炭尽,
积血染刀环。
时值秋天,战乱不已,告急文书不断。诗人心忧乱世、怀念故乡,深深同情乱世之下人民的痛苦,全诗沉郁悲切,与杜甫的伤时之作神似,难怪沈德潜评曰:“少陵风格。”
方维仪高寿,八十有三,但年轻时即饱尝生死别离。她17岁嫁同乡姚孙棨,婚后不久丈夫就病逝,她生下遗腹女,但不足一岁也死了,让她身心交瘁。
回娘家寡居后,方维仪倾心读书、作诗作画,并全力教育侄子方以智(弟弟方孔炤的孩子)。方以智后来能成为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齐名的大学问家,姑母方维仪功不可没。
3,
明代才女沈宜修,江苏吴江人,生于书香世家。她的诗,或温婉清澈、或凄苦缠绵,皆因生活境遇使然。
《春别》,淡淡的愁,缓缓而来,一点都不莽撞:
帘前残月五更风,
江上征帆挂碧艟。
客路片云随远望,
镜中双鬓叹飞蓬。
索愁芳草千山绕,
送恨啼莺万里同。
待约芙蓉秋水绿,
莫教黄菊冷烟尘。
《立秋夜感怀》,凄苦缠绵,但仍婉转道来,彰显诗词高手的才情:
凉夜悠悠露气清,
晴虫凄切草间鸣。
高林一叶人初去,
短梦三更感乍生。
自恨回波千曲绕,
空馀残月半窗明。
文园多病悲秋客,
摇落西风万古情。
小诗《茉莉花》则别有情致:
如许閒宵似广寒,
翠丛倒影浸冰团。
梅花宜冷君宜热,
一样香魂两样看。
沈宜修成长于“一门风雅,人才济济”的大家族中。父亲沈珫,官至山东按察副使。叔父沈璟是明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领袖人物。沈璟的侄子沈自晋是戏曲、散曲作家,沈宜修的弟弟沈自征也是散曲杂剧作家,杂剧《渔阳三弄》被时人评为明代以来“北曲第一”。沈自征还喜欢言兵,居京十年为诸大臣筹划兵事,料事如神。沈氏一门,仅闺秀就有八九人工诗词,多人有诗集传世。
沈宜修16岁时嫁给同乡叶绍袁为妻。叶绍袁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夫妻俩育儿育女,一家子批量生产诗人作家,也是一绝。他们的三个儿子、五个女儿都文才卓著,长女叶纨纨、次女叶小纨、三女叶小鸾、五女叶小繁均著有诗集,小儿子叶燮更是一代诗论家。
沈宜修极聪颖,才智过人,“经史辞赋,过目即终生不忘”。她的诗集《鹂吹集》收录500多首诗、百余首词。她的《雪香吟·咏梅花》绝句百首,著称一时。她还把以明代为主的46位江南女性诗人的作品编辑成《伊人思》一书,收录近200首诗和十几首词以及若干篇文章,使这些女子的诗词更广传播。
明崇祯八年(1635年),沈宜修病逝。第二年,丈夫叶绍袁将爱妻和子女的诗文精心编辑成《午梦堂集》,成为研究晚明社会和文学、人情与习俗的珍贵资料,也让沈宜修和子女的诗文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