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吕剧
打开中央11,熟悉的唱腔袅娜地钻入耳朵一一一正是童年百听不厌的山东吕剧《姊妹易嫁》!
对于吕剧,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梨园春”火遍大江南北,各个地方剧种于此争奇斗艳的时候,我特别希望能听到吕剧,听到“马大宝喝醉了酒”或者“大雪飘飘年除夕”……
山东吕剧属于地方小剧种,它不像京剧、豫剧那样讲究豪华的排场、铿锵的唱腔以及浓妆艳抹,我觉得它更像安徽的黄梅戏,唱腔朴素婉转、妆容淡而清新,内容少有王候将相,多是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往往寄寓着对世人的劝诫,对善的歌咏和对恶的批判!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童年最喜欢的便是听广播和收音机,刘兰芳大师的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等一众广播剧以及伴随着嘀嘀哒哒的儿童节目“小喇叭”,而我最喜欢的,是听戏!那时候的戏,以山东邦子和山东吕剧为主!许多有名的唱段,至今还能哼唱!
我爱听戏,完全是受大姐影响!大姐那时十五六岁的样子,别人听戏听完就完了,大姐听完是一定要学会唱的!那时候常听的戏有《墙头记》《对花枪》《龙凤面》《小姑贤》……大姐每出戏几乎都能唱,而且会很耐心地教我学唱,我不懂戏词儿,只是跟着姐姐咿咿呀呀,有时还会加上兰花指,或拿一方小手帕,在场院里小碎步走圆圈,自我感觉美极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觉得是吕剧创作的鼎峰期。她不仅有大批优秀的剧目,比如《姊姊易嫁》《借年》《李二嫂改嫁》……,更有许多优秀的演员,比如李岱江、韩雪芬,都是戏剧界响当当的人物!打开广播、拧开收音机,听吕剧对白犹如听乡人街谈巷议般亲切,更有唱腔多纤细婉转、尾音往往折而向下,本腔的运用使她甚至显得有些土气,犹如山间的芳香四溢的酸枣树!
但是近年来,吕剧似干涸的河流,消失在耀眼的舞台上,也消失在乡间的庭院里!除了能在老电影里搜索到山东吕剧的唱段聊以慰藉,现场演绎的”一鸣惊人”“闯关挂帅”几乎听不到吕剧,令我非常失落!
但是,今天,央视十一的“宝贝亮相吧”,十一岁的山东小姑娘着一身草绿色服饰,正有板有眼地唱着“家仆院公都把太太称”,唱着张素花嫁状元郎过富贵生活的美梦!小姑娘的每一个尾音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素花的娇嗔任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称自己是“全村人的希望”时,小姑娘说:因为全村人只有她学唱吕剧,要往返四五个小时长途跋涉去外地才能学一天的吕剧……
听到这里,心被狠狠地扎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