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面的烦恼
因为自己不细心买了一袋黑麦面。
那天去超市买面粉,看都没看,随意拎了一袋20斤装的面袋,结算了就走。路不近,加上其它采购的食材,拎回家里居然出了一身的汗。
老伴那天准备吃饺子,家里面粉告罄,安排我采购,这才有了这一回。
回家爬楼累得气喘嘘嘘,气还没喘匀,就听到厨房传来河东狮吼。
让你买面粉,你买的啥?
不是面粉还能有啥,难道是腻子粉?
到了厨房一看傻眼了,打开的面袋里不是白生生的面粉,而是黑乎乎的……这啥玩意?我有点瞠目结舌。
细看面袋上印的字,原来是一种土特产——黑麦面。
再看超市小票,果然是黑麦面,而且还不便宜。
好在了解这种黑麦面,虽然颜值不高,却胜在营养价值高,口感劲道。
可是眼前要包饺子,莫非真要吃一顿黑饺子?
黑饺子还真没吃过,但一想到黑乎乎的,顿时就没了食欲。
我坚持要去退货或者换货,老伴看我累的够呛,还是算了吧,凑合吃,好在也就20斤,也吃不了太久。
黑饺子端上餐桌,老伴尝了一枚,感觉味道还不错。可是,拿起筷子,我是真心不想动。
好不好吃另说,一看到黑面粉做的食物,轻而易举就代入遥远的记忆,回到小时候的生活。
那个年代吃的是全天候玉米面窝窝头,要么就是杂粮做的面条。
杂粮的做法和吃法很独特,一般不会单独用一样,而是混合面粉。有荞麦面加一点小麦粉,适合吃手擀面,或者猫耳朵。也有高粱面粉混合豆粉,适合吃抿蝌蚪。蝌蚪面听起来很新奇,其实口感差了太多,若不是那个年代缺粮,没别的指望,真的难以下咽。
蝌蚪面和面的时候要用开水烫,和成稠糊状。下锅时需要专一套专用用工具,抿擦子和抿匙子。
抿擦子的中间是一块钻了很多孔眼的铁板,镶嵌在一块特制的木板上形成一个凹槽。抿匙子是由木头柄和一块弯曲的铁块组成,形似锄头。借用它的背面,起到挤压作用。
揪一小块高粱面团放入抿擦子的凹槽,用抿匙子反复挤压后,断断续续的面条落入沸腾的开水锅里。煮熟捞出锅再加上配菜,一顿蝌蚪面就做好了。
那时的粮食奇缺,更别说副食了。所谓配菜无非就是几样常见的蔬菜交替,南瓜、土豆、白萝卜。不知为何,那年月大白菜都很少见。
小麦粉做的大白馒头或面条想都别想,那是奢侈品,只有在过年时才难得吃上一顿肉饺子,下一次差不多又等一年。
可想而知,看着眼前的黑面饺子心里是什么滋味。我不需要忆苦思甜,过去的苦吃得够够的,如果能从记忆里挖走,我情愿把它们抹掉。
尽管眼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杂粮,可它太难看了,此后的每一次啃黑馒头,吃黑面条,心里都要经历一番折磨。
惟愿尽快、尽早干完这袋黑麦面,永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