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感悟,孤胆加并肩
昨晚,弘毅乐学书院“云例会”上,与同道们热烈地的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心得。轮到我发言,我说了自己积蓄于心的许久的一个观点:
书院已经走过来的这一年,别的收获且不说,但至少是我们十几位毕业于北师大哲学院博士课程班的中心组成员的一次必要而及时地“补课”。
感谢北师大哲学院,在之终身学习的承诺下,我们中间有的同窗在那里学连续反复听了十数年国学等方面的课,每个人的成长和收获不可低估,但在深造学习期间,虽然进修的是国学和管理学等博士课程,也有诸多的精彩课程和国内顶尖级别的老师开坛传道,但是,还是明显的有些不足。
这其中需要个人反思自己的地方也许更多一些,主要是缺乏积极地学习心态和办法,总是处于比较被动的接受位置,对于单向的灌输式授课方式,缺乏主观上的调整和补救的应对措施。
具体说来,恐怕缺乏两个必要的动作或者形式:一是自己动手整理读书笔记、并写出思考心得,甚至提出进一步的正反面的看法;二是及时地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有主题或针对性的互动讨论。由于忽视了这些方面,使得学习者的学习,基本上变作了简单意义上的积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不就慢慢淡忘了,要不就层层复加,形成消化不良的淤积。
对比回顾弘毅乐学书院的线上学习,我以为,一年以来的教与学之方式,有意无意地对上面这个缺憾做了修补和完善,是对于课程班的学习经典的复习、巩固和消化!
我们无非做了两件事:
其一,补上北师大课程的家庭作业(home work)。
弘毅乐学几位解经老师的日复一日地领读和点评,已经320个学习日以上了。其中,领读老师王丽霞每天一早都在书院群里贡献一篇“作业”(320篇解读文章),而其他的同道,如明伟、献文和美兰老师,也都是在百篇左右。
几位在北师大进修的师兄弟姐妹们,通过在书院群里的分享和沟通,一字一句地学习思辩孔子的《论语》,一年多了,假如现在重新回到北师大课堂,再度聆听儒家文化教授、著名学者李景林老师的《论语》讲解课,心灵深处一定比之前有多多的呼应和共鸣,一定有更多的思想收获和认知上的进步。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以我之浅见,退一万步说,即使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几个人去关注、去过目,但他们自己这一年来所下的实实在在的笔头上和心灵中的修炼功夫,也一定会给自身带来丰富的收益。况且,书院群里有很多积极阅读和探讨的良师益友,所以说,收益满满,不仅仅在个人之单方面。
其二,补上当堂的小组讨论(disscuse)课。
儒家经典中曾经有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段话揭示了一个逻辑和事实:若做一个闷头死读书的读书虫,不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可能陷入孤陋寡闻的境地。
一年来,书院的解经老师中心组成员,于每周末都要召开视频“云例会”,在线上对过去的一周学习做小结,而今屈指算一算,已经50多个周末“云例会“了。
总结起来,它也是不经意间起步,尝试一段之后,见到了正面效果,然后才顺理成章、坚持了下来。记得从一开始就立下了规矩:一不说违规违纪的话题;二在经典讨论时,提倡脑筋风暴,“群龙无首”,各抒己见。一年来,大家互相尊敬,有礼在先;讨论问题时,虽也有过脸红心跳的状态,同道们的观点会常常不一致,但是心的距离——彼此却越来越近了。
诚然,不止这个角落——一小部分人参与的“云例会”,就拿每个学习日的分享而言,多名师兄弟姐妹的连篇累牍地彼此点评和切磋,堪称是圣贤们倡导的“相观而善之谓之摩”的脚踏实地的当今实操版了。
近日,令我十分感动和倍受激励的事儿,是收到了李景林教授的私信赠言:“书院方式,使各位能够互相加持增上,功德无量”(见上图)。看罢,也让我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平静。
前面曾提到一个话头,今天的弘毅乐学,仿佛就是北师大哲学院博士课程班的继续。我这么说是缘自书院中北师大哲学院的同窗占比例很高,但仔细再作思考,也颇觉此说并不十分精准和贴切,因为书院群里成员也不都是一样的;但无论如何,书院群里的学习者应该都是幸运的,都是有福气的。尽管书院没有高楼大厦做主楼、做图书馆和办公室,没有围墙和门户来圈定自己的地盘,可一年来的实际经历,已经证明了这是真正学习的园地。
佛经上说:“若有经典所在之处,即若有佛”。书院不但一直在努力地学习经典,还一直在向以北师大为主的多所北京所在地的大学教授和学者们致敬和学习,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场精英、专业大咖都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交流的伙伴儿。
仅从上面所例举的景老对于书院的关心指教而言,亦可看出书院师承脉络之延续性。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只是一个代表。为此,只有恭恭敬敬地感恩老师们的理解、支持和指教!
作为山长(荣誉院长李强老师给我的定位戏称),我人虽在远方他乡,不能近前一步做更多的贡献,但有见贤思齐的信念的激励和鞭策,有百五十余良师益友捧场和指教,还有当代高科技支撑与帮助,书院的学习步伐,在一年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平稳而坚实,让我内心无比欣慰和充盈,只有重复发自肺腑的这句话,才能够表达我的心情:
感恩同行,有你真好!
师大铁陀写文字并摄影于西澳
辛丑年四月初五(202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