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

2018-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桃子爱读书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外挂”,天生之外的“装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人会终究苦恼于自己的确“技不如人”…… 谁没有一颗上进的心呢?只不过只有一颗上进的心是没用的 —— 绝大多数人穷尽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生命惨烈地证明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刚开始记录的时候,可能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

原来我这一天其实并没有做什么。

“想一想”的时间对于我们达成目标没有太大帮助,只有“脚踏实地做事”的时间,才是真正让我们向目标迈进的助手。

其实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判断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进阶,无非三个阶段,或者说,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处于不同的境界:

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若是在手把手教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反复琢磨:

- 这个技能点的重点在哪里?

- 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

- 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 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 有哪些刻意练习是必不可缺的?

我们总说:屁股决定脑袋。

你所在的位置会决定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应对的方式。对于同一个问题,改变了位置之后,可能看法会截然不同,甚至能够找到更优质的解决方法。

面对“学习”这件事的时候,这句话同样适用。

如果你总是以一个“学生”去要求自己,其实无意间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因为你的目标只是学会,或者看似学会。但实际上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掌握了一项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把这个技能教给别人。

所以如果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脑子里始终想着未来要把它教给其他人,那么对于自己的要求自然会提高,同时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因为害怕短暂的“麻烦”,而不去好好花功夫去学习一些技能,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 被麻烦折磨一辈子 。

真正让你卓越的,是你必须走入第三阶段:

- 你不仅能学会没人能手把手教你的东西;

- 甚至能学会连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想要获得“开挂”的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论。

有句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这样每天打磨学到的概念,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磨刀”的过程。等到刀磨好了,还怕砍不到柴么?

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践行而进步;

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不断总结,不断整理,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脑子里有清晰的组织与关联;

绝对不能跟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学习,从来都是创造惊喜、创造好运的最优路径。

你脑子里的概念多了之后,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若是你脑子里有用的概念寥寥无几,他们之间有什么连接价值啊?就算有连接,又怎么可能有“意外的连接”呢?没有这些“意外的连接”,我们又怎么可能碰到“意外的惊喜”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