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鲁迅随感录62》:做恨恨而死的愚人还是直面惨淡的勇士?

2020-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曼陀螺花花

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因为不平的缘故,于是后来就恨恨而死了。

我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侯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 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棉花是红的还是白的?谷子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草上?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您在半夜里可忽然觉得有些羞,清早上可居然有点悔么?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

他们如果细细的想,慢慢的悔了,这便很有些希望。万一越发不平,越发愤怒,那便“爱莫能助”。——于是他们终于恨恨而死了。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愤恨只是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过许多,我们不要蹈他们的覆辙。

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自称“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脸孔,其实并不恨恨而死。

中国向来不乏“恨恨而死”之人,遇到问题能缩就缩,满腔怨火责这责那,抱怨命运不公。命运从来都是公正的,只是我们很多人想问题的方式比较片面化,甚至放大个人的痛苦,看似自己非常委屈,其实是我们不敢迎难而上以一种逃避的心态来抱怨周围的人或事,最终无所成也。倘若我们勇敢一些,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弯弯勾勾,我们性格不仅磨炼得更加坚韧,心胸也非常宽敞,如此通达的心态,怎会不发光?

只可惜,很多人宁愿在表面上做足功夫,也不愿就其中要义下功夫,好像就此会少了块肉般,待到生命殆尽,才发现,原来,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都在恨恨,最终,恨恨而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