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 ――《傅雷家书》读后感
笔墨落纸,一撇一捺,笔笔含情。
我曾不懂什么是爱,但那一封一封书信,已开放在心海。
一九五四年,已然是久远的年代。或许,现在略显老套的书信,是当时最新颖的交流方式。
那时,远在海外的儿子,是傅雷夫妇内心深处的牵挂。想来每次书信开头“亲爱的聪”,必然是傅雷夫妇心怀无限期待,写给他们最珍爱的人。
我没有见过信封的样子,但那一字一句,无限延展,浮现出月光下,油灯前,夫妇二人执笔写字的情景。
或许,傅雷还有一摞厚厚的稿件等着翻译;或许,他正承受着工作带来的腰部酸痛;或许,傅雷的妻子还有许多家务要做;又或许,凌晨两三点,夜已深,只有繁星点缀的夜空……然而,这阻挡不了一对夫妇对孩子的爱。刚刚读到《傅雷家书》时,我并不太理解一封又一封的信件,甚至对这些话语感到无聊。慢慢地,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从表面上来看,这些信,似乎都很琐碎,处处围绕着一些身边的小事,读起来,却又萦绕着脉脉温情的温馨氛围。
傅雷夫妇,在属于他们的年代,从事着高级的职业,然而,在孩子面前,却依旧如此小心翼翼,极力地去呵护。他们会因为长时间收不到孩子回信而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会为了孩子每一场演出,每一场比赛出谋划策,给予细节上、精神上的引导;会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孩子谈论诗词,探讨外语;会无比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想知道孩子的衣食住行;会将孩子寄来的每一封信细细品读,标注好,封封珍藏。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的,是二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孩子的大爱。他们会为儿子取得国际比赛的第二名而骄傲,令他们骄傲的,何止是儿子取得的成绩,更是作为中国同胞的骄傲。傅雷会和孩子探讨诗词,因为这是中华民族最纯朴的一面,是中华民族灵魂的组成,傅雷夫妇不仅仅教育孩子自我成长,更多地,是将孩子的心,紧紧贴靠中华二字。
掠过最后一页,父母对孩子的情,系上完美的一扣,紧紧牵扯大洋彼岸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