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IT·互联网上班这点事儿

李开复:未来会有一半的职业消失?——他错了

2017-02-19  本文已影响1475人  治愈马

前方高能预警,这篇文章很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种虚无感。不过如果你想体会这种虚无感,来看。

关于未来的职业世界,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人们似乎越来越关注这件事。主要的两件事如下:

2016年3月,阿法狗干掉了李世石,之后机器掌握的围棋高歌猛进;

2016年3月,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造成了交通事故,这表明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商用阶段了;

华为的自动财务系统已经大幅度缩减了基础会计人员;

亚马逊的货物分拣调度系统已经全由机器人实现;

……

这让很多人突然意识到,是不是我们的工作要逐渐被机器取代。

于是一个幽灵般的声音在2017年初飘来

『如果有一天,你的工作消失了,你会干嘛?』

『如果有一天,你的工作消失了,你会干嘛?』

『如果有一天,你的工作消失了,你会干嘛?』

《奇葩大会》里,开复哥最先开炮,未来将有一半的工作消失。

同时,开复哥主要强调的是那些需要理性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交易员、秘书、行政、财务。而那些需要感性和美参与的工作还会存在,比如演员、设计师以及这些奇葩们。所以,李开复开始对马东的产业进行投资了。

这会不会让你觉得焦虑,你的工作很可能就没了。比如,我老婆是做电力设计的,这是很强逻辑理性的工作,虽然需要一定经验,但这些经验会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形成数据和算法。未来机器设计的电厂会更安全,更合理。

但是,我看了之后,觉得没啥焦虑的。因为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浮萍问题:

一个池塘的浮萍以每天一倍的速度覆盖池塘,问:

当浮萍覆盖了池塘的一半时,再过多长时间,就把池塘全部覆盖。

答案是:一天

因此,这个规律也会适用于未来的工作。

当一半的工作被机器取代时,很快,99%的工作就都被机器取代。

所以,李开复对这帮奇葩们的安慰,说:没事,你们的工作不会被取代,仅仅就是一个安慰。

来,下边我来给你看一些事实。

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棋类游戏,被机器干掉了。事实上当97年深蓝干掉国际象棋的时候,这帮玩围棋的还在幸灾乐祸,因为他们认为围棋的复杂度远远高于国际象棋,甚至一些人认为围棋的复杂度是NPC问题,机器无法解答。但是阿法狗抽了大家一个大嘴巴。

好吧,之后的观点就是:

是的,机器在这种逻辑算法上确实比人强。但是在人脸识别这样的领域,机器尚不如一个3岁的小孩。

才怪!

欧耶,2017年2月,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请来了一对选手对人脸识别进行对决。只不过这次PK的选手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种族:

人族 和 神族,错了,那个是《星际争霸》,是

人族 VS 机器族。

人族派了神之最强大脑王昱珩上场,而机器族则来了一个卡哇伊的机器人"小度"。

最后的结果是,机器以2:0完胜人族。

人族又退了一步,但人族们说:

你们机器虽然在逻辑算法上超越人类,但是在人文、艺术领域,你们还依然很雏。

那么下边,让我们来欣赏一首五言绝句:

早梅

春信香深雪

冰肌瘦骨绝

梅花不可知

何处东风约

我把这首诗放这里,你肯定知道这是机器写的。但是,如果我把这首诗随便放到朋友圈里呢?你们肯定还会给我点赞,夸我竟然写的古体诗也很厉害。

这首诗就是清华大学的写诗机器人"薇薇"写的。当然,这首诗被国内的诗歌教授们评为2.7分,不及格(满分5分)。但是,懵懵大多数人,已经完全没问题了。

如果机器的算法再进一步,很可能不出一年,机器写诗就会连教授们都猜不出来。

还不服?那我们再看一件事。这是来自于《未来简史》上说的一个真实案例。

David Cope是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的前任教授,其开发出的 EMI (Experiments in Musical Intelligence)软件可以对已经存在的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从而输出与该作曲家风格类似的作品。

这哥们把其中的几首放到了圣克鲁兹的音乐节上演出。结果听众们激动不已,兴奋的谈论这些音乐多么的震撼人心。

但是,当他最后告诉观众们,这些音乐不过是机器作出来时,人们的脸上只有两个情绪,惊怒。一些人甚至会事后诸葛亮:"我说怎么哪感觉不对呢?果然"

但是每次音乐节,只要他不提前说,现场就没有人听出什么区别,节奏明快,震撼人心,如烟如雾,如雨如梦。

机器已经在人文这片人们自以为无坚不摧的海洋中兴风作浪了。

写到这里,你还会认为这篇文章是我这个人写出来的吗?

美国的未来学家预测,这种工作的取代会在2030年以后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就绝不会是斜风细雨,一点点取代人的工作,而是,腥风血雨般崩塌式的取代。

他们预测,最终能留下的职业是,你猜猜是什么?

是考古学家。

你能想象当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所有家长都要求孩子学考古,所有学校考古系开始疯狂扩招的那一幕景象了吧。

其实,你用简单的逻辑思维想一下我们现在的那些需要人文艺术的职业、设计师、作家、钢琴家、电影编剧和导演,这些职业当前所需要的最大众人群,并不是具备极强设计天赋的人,而是一大波经过某种技术训练的合格的制作者。而这些技术训练,早已经被设计的『全是套路』了。而当一个人文艺术类可以通过『套路』来把一个不需要有天赋的人培养成合格工作者,这就意味着,也可以通过『套路』来培养一个人工智能艺术工作者。也许第一个人工智能的成本很高。但是如果是10万个呢、100万个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不焦虑了。原来所有职业都会被干掉。反正我到时候会跟马云一样失业,那真的是大同社会了哈哈哈哈。

别急,还有人反驳:

那会有一些新工作诞生啊,这样还是会有很多工作的拉

在大约200年以前,工业机器取代农民种地之后,农民这个职业在大量缩减,出现了一大波失业的农民,但是那时候工业正好大发展,于是农民进城做了各种重工业、轻工业的工人,这确实带来了大量的职业。

现在,因为机器把工人的岗位干掉,甚至把初级设计师这类职业干掉,那会不会可以有比如人工智能设计师这样的职位出现,人类有有了新的工作呢?

我的观点是:也许有,但新工作的替换太快了。上一波工作的替换周期是200年,而随着算法更加快速,这波工作的替换周期一定是按指数级缩短,也许是20年。这意味着你刚刚开始干这份工作干得不错时,这份工作就又没了。

所以,人类需要发现的一份工作大致应该是那种『人类做的比算法好』的工作。

李银河写过一本虐恋小说,写的跟学术论文一样,在香港出版。在她的小说里有一个故事,讲到了未来社会,多数工作变得消亡,于是人类为了能让自己玩High,SM主奴这类职业开始变得更多,于是就有了各种虐恋故事。似乎我们到了那个年代,只能靠这些游戏来成为工作了。这类工作更多的不是带给你什么实惠,而是带给你一种『感觉』。其实现在的文化娱乐产业也是如此,你看个《奇葩大会》,觉得爽,你得了什么实惠吗?并没有,但你得到了某种感觉。似乎未来的工作都是为了让人类有什么『感』的。

但我之前已经说了,这个能给你各种『感』的工作,智能算法依然能搞定。我之前提到的作诗和音乐是那种有媒介的『工作』,而算法甚至能够不借助媒介就带给你某种『感』。

同样,在《未来简史》也有真实案例。

美国军方已经研发出一种头盔『经颅直流电刺激器』,这种头盔有电极,能产生电磁场,专门针对某个脑区,刺激和抑制大脑活动。

这个头盔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

能让你专注。

实际上这个头盔已经在军队试用。一个女记者为了采访这个发明,军方让她去玩一个实弹模拟反恐的游戏,她第一次没戴这个头盔,面对20个突然蹦出来的『恐怖分子』,直接惊呆了,完全拿不起枪来;好了第二次,她戴上这个头盔,奇迹出现了,她一下子变得专注投入,一切恐惧都烟消云散,态度冷静,手法纯属,如同兰博这类独行侠一般。

我看了之后的感觉就是:

什么番茄钟,什么时间管理培训之类的们,你们都散了吧。如果一个人做事不专注,投入不进去,直接戴头盔就好了。

内个,各位读到这里,是不是对未来一点也不焦虑了。如果2030年的世界是这样的话,我们自然不会焦虑:『假如我的工作消失了我们怎么办?』

因为,99%的工作都消失了。

我的工作消失了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年我学霸上铺的工作也没了啊,这样我就不焦虑了哈哈哈哈。

不患寡而患不均。

稍等,万一我上铺学霸的工作恰恰是那1%怎么办呀?那1%的人是掌控了世界99%的财富的人。

马特达蒙和朱迪福斯特演过一个电影叫《极乐空间》,讲未来人类社会两极分化,少数富人住在地球外的一个自建的小行星里,科技超级发达,吃喝玩乐,幸福美满,所有病都能治疗;而多数穷人则住在被污染坏了的地球上,他们的生活很苦逼,只能算是生存状态吧。

事实上此类寓言早就被人类社会一遍一遍演绎过。去年获得星云奖的小说《北京折叠》也说的是类似故事。这类寓言的基本设定就是:科技大发展,社会阶层固化,少量的富人精英掌控最高端的科技,他们的一切痛苦都能让科技解决,一切希望都能让科技实现;而大多数的穷人则只能苦活,疾病看不好,希望无法实现。

李开复几年前得了癌症,现在康复复出。他提到的是他背后的团队跟国际上各种医疗机构沟通,利用了大数据分析了各种疗法,采用了一种免疫疗法,实现了康复。大数据起到了很大作用。

而你作为一个普通人,得了这种癌症,绝对没机会得到这样有效的治疗。

而大家的问题就来了,当你的阶层没到某个高度时,到了2030年,穷人享受的医疗可能跟现在一样,但是跟富人比却更加剧了差距;医疗是这样,一切的各种福利,也是如此。这不就是《北京折叠》跟《极乐空间》吗?

我们太低估了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力量了。

当算法成为最高价值时,它是不会在乎对象到底是富人还是穷人的。当算法系统变得可以自我学习时,算法系统就已经脱离了人,哪怕这个人拥有几十亿财富,的掌控了。我们就再也不能用人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用硅做成的新生物了(也许我们已经不能用生物来界定这种something了)。

当科技进步到如此迅速的状态时,那些少数的『人』已经迷失在眼花缭乱的数据和算法中,他们也许会轻松的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但是他们难以用操纵算法来让世界为他们服务,因为他们只是少数的『人』而已。

以上,是我在读《未来简史》后所描述的可能的未来。

当我写到此处,突然有种更深层次的虚无感,而不是焦虑感。

如果你是个秀才,你发现身边好多状元,你会焦虑;而当你发现身边全是兵,你会虚无,觉得读书没有意义。

如果你是个豹子,你发现你追不上羚羊,你会焦虑;而当你发现除了你,所有的生物都在飞,你会虚无,觉得世界没有意义。

同样,当我看到不少牛人『从一个月五千变到兼职挣100万』,我会焦虑;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工作不需要了,我会虚无。既然人本身都没有意义了,那我们所建构的这些信仰、价值观、兴趣、成就,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族似乎只需要浸淫在虚拟游戏中混吃等死就好。

当我们在科学无法得到意义感时,只好去寻找宗教来自我安慰。

似乎佛家用哲思般的判断已经预言了未来。

一切都是 『成住坏空』。人族也不过是臭皮囊,也逃不过『成住坏空』的演化。

而禅给的解法就是

活在当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要做的事情上,一边投入进去,一边观察这一刻的自己。

这是人族的终极解法吗?

最后,不要看这本《未来简史》,大毒草!

注:也许未来并不是我所说的这样,1983年人们还预测2010年汽车可以飞到天空,现在连电动汽车都还没普及;也许未来不会那么快的到来;也许当我们意识到了未来会这样,人族们会改变这个结果,就如同已经停滞研究很多年的克隆技术;但是,我依然认为,未来会更像我所描述的。

我的梦想是:

能活着看到那一天到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