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03

2020-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梦幻花西子

因为性别相同,更能了解作家笔下的女性是怎样的。

女性是弱小的,以眼泪为武器,容易沉溺在感情中,在被抛弃的恐慌中惴惴不安。

女性又是伟大的,她努力操持家务,成为好妻子,好母亲,好祖母,却忘了自己本身也在文学艺术上有才华,然而这些玫瑰色的梦,在厨房咕噜咕噜的气泡声中湮灭了,她把自己奉献给了丈夫,奉献给了家庭。

女人本身不是第二性,因男子而成为第二性,曾被列为禁书的《金瓶梅》里的女子,也会为了男人的偏爱,争风吃醋,使小性子。

如果你身边有女孩,请好好呵护她,她真的比你想象的要脆弱的多,敏感,爱猜疑,易碎,都是女孩的标签。女孩却也可以很可爱,很有个性,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男人与女人,巧妙的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平衡,时间一步一步向前踱着步子,光阴也留下了许多故事。

读书笔记-03

以下是部分书摘


第二性(合卷本)

西蒙娜·德·波伏瓦

第二章 少女

>> 少女是令人同情的,因为她势单力薄地反对世界;可是世界太强大了;如果她执著地要拒绝它,就会粉身碎骨。

>> 少女慢慢地埋葬了她的童年,埋葬了她以前那个独立的、专横的个体,顺从地进入了成人生活。

第二部 处境

>> 巴什拉说:“手同目光一样,具有梦想和诗意。”

第九章 从成熟到老年

>> 凡是她至今拒绝去做的一切,她决定—始终趁着为时不太晚—接受下来。

>> “从未感到自己这样年轻”和从未看到自己这样年老的女人,无法调和自我的这两个方面;时光流逝和时间延续对她的吞食,都是在梦中。因此,现实远离而去,减弱了。同时,它不再与幻想区别开来。女人更相信内心明显感到的事实,而不相信这个陌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时间朝后倒退,她的分身不再像她,各种事件出卖了她。因此,她准备迷醉、感悟、极度兴奋。既然爱情比任何时候更加成为她主要关注的事,她沉迷于被爱的幻想是正常的。

>> 。因为激动、幻想、兴奋只是一种对过去命运的反抗。

>> 没有什么比本真地尊重孩子的人格,甚至失败也承认他的自由,和他一起承担一切诺言带来的风险的母亲更少见的了。

>> 文学只有对有人生计划的个体,帮助他们超越自身,开拓更广阔的视界时,才具有意义,获得尊严;文学必须融合到人类超越性的活动中;

>> 女人吞下书籍和艺术品,把它们淹没在她的内在性中;油画变成小摆设,音乐老是一个调,小说像针织的沙发靠头巾一样,是无用的梦幻。

>> 女人从独立中取得骄傲;她们终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她们意识到一生受到愚弄和欺骗;她们清醒过来,不再轻信,往往饶有兴味地开始玩世不恭。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 她感到最灵巧的机器都不能分割或增加的时间的抵抗;肉体顺从月相变化的节奏,岁月先是使之成熟,然后使之损伤,她在这肉体中感受到这种抵抗。

>> 每天,下厨也教会她耐心和被动,这是一种炼金术,必须服从火与水,“等待糖溶解”,面团发酵,衣服晾干,果实成熟。

>> 她不仅不知道能够改变世界面貌的真正行动是什么,而且迷失在这个世界中间,就像在浩瀚而朦胧的星云中心。

>> 三段论既不能用来做成蛋黄酱,也不能使孩子的哭闹平静下来,男人的推理能力不适合于她体验过的现实。

>> 弗雷泽说:“男人造出神,女人崇拜神。”

>> 如果她爱说闲话,爱写点东西,这是为了排遣无所事事,她用字句来代替无从行动。

>> 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但愿人们给她开放未来,她就再也不会被迫待在目前。

>> 人们剥夺了她和他人具体交流的可能性;她在自己的体验中感受不到团结的召唤和好处,因为她全身心倾注在自己的家庭上,与外界隔绝

>> 正因为她不能通过技术、可靠的逻辑、确定的知识抓住它,她便感到自己像孩子和原始人一样被危险的神秘包围。

>> 因此,对于注定处在被动性中的女人来说,不透明的未来常常被战争、革命、饥荒、贫困的幽灵所困扰;她由于不能行动,便惴惴不安

>> 女人像孩子一样,将善与恶体现在埃皮纳尔的画片上;善恶二元论消除了选择的焦虑,使精神不安平复下来;在大灾难和小灾难之间,在眼前利益和未来更大的利益之间做出决定,要由自己确定什么是失败和什么是胜利,这要冒巨大的风险;对善恶二元论者来说,良莠分明,只需要除莠草;灰尘自惭形秽,而清洁是完全消除污秽;清扫是排除废物和泥巴。因此,女人认为,无论犹太人、共济会会员、布尔什维克,还是政府,“一切全是错的”

>> 自从习俗不让男人哭泣,男人就不再哭泣了。而且女人总是准备对世界采取一种失败的姿态,因为她从来不曾坦率地接受过这个世界。

>> 她投入最可靠的庇护所:自身;她脸上的热泪,她哭红的眼眶,是她痛苦的心灵的感性在场;眼泪落在皮肤上感到温存,流在舌头上有点咸味,也是一种又甜又苦的抚摸;脸在宽慰的滔滔热泪下发烫;眼泪既是抱怨,又是安慰,既是狂热,又是使人快慰的清凉

>> 如果眼泪不足以表现她的反抗,她会大吵大闹,东一榔头西一棒,使男人更加难堪。

>> 社会在制服自然;但自然也支配社会;精神超越生命而确立;但如果生命不再支撑精神,它就会熄灭。

>> 生命不仅是内在性和重复,它也有炫目的光辉一面;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它显现为美。

>> 她影响世界,为世界所需要,她有助于善的胜利

>> 按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来看,人间只有事务,擦皮鞋或造桥,都是同样的虚荣;性别平等越过社会歧视,重新建立。

>> 真诚的信仰大大帮助女孩避免自卑情结,她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而是天主的创造物

>> 女人注定的被动性变得神圣了。她在火炉旁数着念珠,知道自己比丈夫更接近天国,他忙于参加政治集会。不需要做任何事来拯救她的灵魂,只消顺从地活着就够了。

>> 她欣喜于一束花、一块点心、一桌丰盛的菜的无偿性,她乐意把自己的空闲变成慷慨的奉献;她喜欢说笑、唱歌、首饰、小玩意儿,也准备好接受她周围一切令人激动的东西:街景、天空的景致;邀请和出行给她打开新的视野

>> 女人从孤独和隔绝中抽取出她的生活特殊性的意义,过去、死亡、时间的流逝,她对此比男人有更深切的体验;她关心自己的心灵、肉体、精神冒险,

第三部 辩解

>> 自恋是一个非常确定的异化过程:自我被作为一个绝对目的设立,主体逃避到其中。在女人身上可以遇到许多其他的态度—本真的或非本真的态度,我们已经研究过其中几种。确实,环境更加促使女人而不是男人转向自身,把爱给予自己

>> 事实上,自为积极地成为他者,在意识的照耀下把自己把握为客体,这是不可能的。分身仅仅是梦想

>> 我也回忆起一个少妇,一天早上我在咖啡馆的洗手间遇到她;她手里拿着一朵玫瑰花,神态有点醉醺醺;她把嘴唇凑近镜子,仿佛要喝下她的映像,她微笑着喃喃自语:“真可爱,我真可爱。”

>> 例如,众所周知,女人注重她们的童年回忆;女性文学做出证明;在男性的自传中,童年一般只占据次要位置;相反,女人往往限于叙述她们的早年生活;这是她们的小说、她们的故事优先注重的材料。

>> “我是小姑娘的时候……”她们保留着对这个时期的怀念。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她们感到头上有父亲慈祥威严的手,同时感受到独立的快乐;她们受到成年人的保护,由他们证明生存的必要性,是面前展开一片自由的未来的自主个体。

>> 她变成了女人,留恋她曾经是的那个人,她力图在内心重新找到那个死去的孩子。“小姑娘”这个词触动她,但这几个词更有分量:“奇怪的小姑娘”,复活了失去的新奇。

>> 家庭女教师有朝一日要消失,命运取代她们的位置。它既虐待又满足强和弱的生灵,把人留在沉船之上,人像一个挣扎着、想去捞她的花、声音不断升高的奥菲莉娅一样出现。

>> 今天,我可以承认,我得到心灵与和谐的力量支持,我照自己的想法而活……

>> 许多女人默默地隐藏童年时和青年时的插曲,这些插曲对她们来说有重要意义;她们知道,她们的正式传记跟她们的真正经历不会混同。

>> 这张纯净而温柔的脸似乎是柯勒乔[插图]画出来的,表现平静的忍让;当她的目光抬起,嘴唇想露出一丝微笑时,可以说看到了像莎士比亚描绘的那样,像是墓碑上刻着“忍耐”的化身,默坐着向悲哀微笑。

>> 绘画、雕塑、文学是要求严格的初步训练和付出个人努力的学科,许多女人都尝试过,但如果她们没有受到创作的积极愿望推动,很快就会放弃。

>> 少女可以在自我崇拜中汲取勇气,接近令人不安的未来,但这是必须很快超越的一个阶段,否则未来会重新封闭。

>> 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她:“谁想拯救自己的生活,谁就会失去它。”

第十二章 恋爱的女人

>> 朱丽·德·莱斯皮纳斯的名言中:“我的朋友,在我一生的所有时刻,我都爱你,我在受煎熬,我等待着你。”当然,对男人来说,痛苦也与爱情相连,但他们的痛苦要么持续时间不长,要么不撕心裂肺。

>> 真正的爱情本当承受对方的偶然性,就是说,承受对方的缺点、局限、原始的无缘由;爱情不会成为一种拯救,而是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盲目崇拜的爱情给予被爱的人一种绝对价值,这是在所有外人眼中显现出来的第一个谎言。

>> 德·阿古夫人给李斯特写信道:我有时爱你爱得很蠢,这时我不明白,我不能、不会、不应该像你对我那样,对你一门心思。她想遏制这种自发的愿望:对他而言成为一切。

>> 自欺过于顽固,就会导致进精神病院。

>> 一个在情感上苛求的心灵,不会在爱情中找到安宁,因为它追求的是一个矛盾的目的。她撕心裂肺,痛苦异常,有可能变成对于她梦想成为其奴隶的那个人的一个负担;她不感到自己是必不可少的,就会让自己变成讨厌的、可恶的。这也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悲剧

>> 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两个自由的人互相承认的基础上;一对情侣的每一方会互相感受到既是自我,又是对方;每一方都不会放弃超越性,也不会伤害自身;两者将一起揭示世界的价值和目的。对这一方和那一方来说,爱情将通过奉献自身展示自己和丰富世界。

>> 尼采说:“作为女人去恋爱的女人,只会更深刻地成为女人。”巴尔扎克说:“从高层次来说,男人的生活是名誉,女人的生活是爱情。女人只有把她的生活变成持续的奉献,才与男人平等,如同男人的生活是持续的行动那样。”但这仍然是一种残忍的欺骗,因为女人所奉献的,男人根本不操心要接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