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从自责到自信,感谢拖延让我成长 | 训练营复盘

2020-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小抹

我承认,我犯了拖延的毛病,而且我很确定,是因为畏惧而产生的拖延。

昨天夜里超过了0点,我才交上修改完的稿子。其实作业的截止时间是周五的22点,老师们照顾大家,推迟到了周末结束之前。

我却在周日结束后的半小时才发送了这封修改后的邮件。其实直到周日晚上的九点钟,我才坐在电脑前,正式开始码字。对老师,对自己都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歉意。

此刻,我等待着一个结果,等待着老师能够认可我的这篇听书稿的试写稿。很奇怪,没有焦急,相反,只是一种期盼,淡淡的期盼。因为,我知道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事情。如果等来被选为优秀作者的消息,我想我会微微一笑吧,只想说,感谢老师对我的鼓励,感谢我有幸学到了很多。

我自己很清楚,离真正的优秀作者的距离还很遥远。

这是迟迟没有动笔的一周,最大的收获。这一周的空置,我其实并没有懊悔,因为我也等待,等待内心一种模糊的感受浮出意识,它一直堵在混沌当中,让我很难受。我知道就这样草率地强迫自己动笔写作,大概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我决定等等自己,我相信我能等来一个不错的结局。然而,它是什么呢?

索性我也没有那种什么都不做的“干等”。

上上个周日,收到老师的回复邮件,我把点评内容认真看了一遍,思考,琢磨,但是无果;

周一,在弘丹老师的语音会诊中,我提出了我的困惑,“如何让语言不晦涩拗口,亲切而口语化”、“如何写出不枯燥乏味的案例素材”,老师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似乎找到了方向;

周二,重听了弘丹老师的听书稿课程,以及编辑老师们的分享内容;

周三和周四,重读了《清单革命》这本书,制作了原书结构的思维导图,提取了经典案例。

到此,我认为我才算读懂这本书,才算明白了,为什么,我的第一版试写稿写得那么痛苦,看到点评意见后依然不知道如何修改;

周五,我从原书结构中,提炼出了我理解的核心内容,再次阅读了制作思维导图的课程笔记,还细化了每个核心知识点的四级内容,包括考虑用并列、递进等结构的问题;

从周六到周日晚上的9点之前,我经历了最煎熬的两天。陪伴家人、完成家务、看剧休息,都变成了一种“赏赐”,因为要做这些事情,所以我还没有时间写作!但内心分明有一个巨大的声音在偷笑。

直到老公问我作业的事情,我突然不好意思,又十分坦然地对他说,更是对我自己说,“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忙,我只是在拖延,给自己不知道如何下笔找了很多借口而已。”

用武志红老师的理论来解释,这就是“全能自恋”嘛,有一种被看透又无处遁形的窘态,但突破了内心的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学习之后就会有多大的进步,迟迟下不了笔,就是怕打破这种美好的幻想。

说完,我感觉自己如释重负。我觉得终于被我等到云开雾散的时候了。

直面问题原来是一件这么困难却又如此简单的事情。而且红利来得太迅猛了,我觉得自己瞬间接纳了一种叫做“不完美”的东西,我就是写不出满意的文章,我的能力真的还不足够,我不会被评选为优秀作者,我离上稿还差着看不到尽头的距离。但,这就是此时此刻的我,我,全部接受。

真的接纳了不好的自己,原来就真的天不怕地不怕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完全放弃了第一稿的内容,用1个小时确定了书中及书外的素材,2个小时完成近3000字的撰写,1个小时排版检查最终发送邮件。

我想说,这是我第一次有了不想停笔的感受。书写过程中的那种自信也是从未有过的。不是我认为自己写得多么好,而是我很确定我有这样表达的强烈愿望。

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还会有很多很多问题,只有很小的可能被老师评为优秀作者。但我就是很满意自己的这篇全新的文章,因为它比第一稿有了我自己认可的进步,与下笔之前的自己相比,我已经获得了这份作业的成功。

这一次痛苦过后,我的内心多了一种叫做“坚持”的声音。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情,你就会远离内疚和后悔,收获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30天的听书稿写作训练营,让我蜕变,在追赶同伴们的脚步中,我允许了自己的慢半拍,允许自己稍稍掉队;但,我已经尝到了做一个长期主义者的小小甜头,没有了恐惧,我更加确信,我会和我的同学和老师们,走得更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