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微光,迎来黎明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面对战争中的不可预见性,优秀的指挥员必备两大要素,第一,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具有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
而共产党人不仅拥有在黑暗中发现一线微光的智慧,更具有跟随这一线微光矢志不渝前进的勇气。因此伟人自信地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想到黑暗,自然会想到光明;身处暗夜,自然会渴望黎明。且越是暗夜沉沉,越是充满了对黎明拥抱的急迫。正是因为有这份渴望,才会觉得黑暗的沉重不那么不可战胜。
一
前几日,与友人看了电影《悬崖之上》,内心很不宁静。
这部电影脱胎于电视剧《悬崖》,但情节却完全不同。
我认为《悬崖》是一部难得优秀的谍战题材电视剧,无论是演员阵容及演技,还是故事情节都极为可圈可点,让人看了几遍之后,尚觉不够过瘾。这次被改编成电影,也被我寄予了厚望。
其实,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电影艺术的魅力更大。它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矛盾冲突借助事件的发酵达到顶峰,人物在其间被多角度塑造,情节在节奏中不断跌宕,冲击力、感染力在画面镜头的推拉摇移中、音乐的渲染与烘托中、场景背景的铺垫中、情感的积聚与喷发中逐渐增强,最后达到爆破点。
电影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融合,哪一个点位上的缺失都会造成遗憾。这是一项多么值得人追寻和敬仰的艺术,是艺术中的艺术。
看这部电影的观感之所以很强,绝不只是因为艺术的冲击力,更因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所带来的心灵震颤。
历史是面镜子,清晰地照见了现实。《悬崖之上》的危险与危机虽然过去了,革命先烈们的奋斗与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安稳。但真的安稳了吗?国际形势依然紧张,虎狼依然环视。
我辈不可懈怠!
二
“乌特拉”是俄语黎明的意思。
东北严寒笼罩着夜幕下的冰城,纷飞的雪花铺天盖地无始无终。
在凶残围猎者罗网下逃脱的革命者,屹立在黑暗之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黎明的一丝光亮在眼前,更在革命者的心间丰盈。
厚厚积蓄的洁白无法覆住烈士耀眼的鲜红,
残破的身躯里包裹的永远是不屈的斗争。
这样的人,奔跑的时候是不可阻挡的锐利的风,
站立的时候,是光照日月的神灯,
即便被刽子手羁押、跪在地上的时刻,也是一座高山,
一座永远屹立的高山。
而在高高的山峰之下,
我们唯一的姿势就是流着眼泪膜拜,
然后擦干眼泪,追随前行。
三
更有站在悬崖之上的人,
与周遭的魑魅魍魉苦苦周旋,
与粉身碎骨的黑漆漆的深渊相互凝望。
压抑着一切真情和渴望,
眼泪和着血水一口一口地吞下,
还要违心地对亲人说着狠话。
隐藏的力量在无数的代价中迸发,
摧枯拉朽的金戈铁马中,
他们追着微光不断创造神话。
金一南将军在《为什么是中国》一书说这样表述:共产党人是苍穹之上的星光,是大地深处的岩浆,势可燎原,照彻未来。越曲折,越奔流;越苦难,越辉煌。从失败走向胜利,以智勇缔造奇迹。
有些人是普通人,正因为有了追寻微光、向往黎明的勇气与行动,在夸父追日般的执着的信仰中,如神一般的存在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