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宗贡爷及其后人(9)
老贡爷宗步伦膝下有四男三女。在我国封建社会统治下重男轻女,男儿有志吃四方,女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天三顿围着灶台转。在老观念的指引和统治下,三个女儿全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当时的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奉行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的信条,讲的是门当户对金钱买卖。老贡爷的三个女儿没等到婚配年龄都被嫁了出去。大女儿嫁给洛河川马湾村的马家,二女儿嫁给三道川蔺砭村的蔺家,三女儿嫁给白豹川新庄科村的王家。
宗步伦的大儿子宗典章自幼聪明好学,12岁进了学堂。在父亲的栽培下,他一心求功名,后来在县里考,府里考,省里考,考来考去只考了一个秀才。当时的秀才也无用,上不了台面,无奈只好跟上扎纸匠学手艺。他心灵手巧,学了两年就出师了。正好那年收成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洛河几道川的庄稼人光景渐渐好转。老百姓对我国古代流传下的红白喜事也开始讲究起来,谁家都愿意给去世的老人做上一两院纸活等。就这样他有了生意,挣了一点钱,就自己买了一些书法绘画的书籍,在家苦学苦练。后来,他拜了定边下来的一名张画匠,学习书画和雕塑手艺。三年中他寸步不离师傅,勤学苦练,手艺日益增进,最终学到了真本事。
那年收成好了,吴起镇子上对破旧的庙宇翻新重建,张坪乡不知什么年代盖起了几座古老的庙院,因为多年风吹日晒破旧不堪。镇上提出翻新的想法,因此邀请了张画匠来商量来修建庙宇。他们师徒几人接手了这项重大的工程后,做了好多准备工作,才开始正式施工。他们对各种佛像进行绘画和塑造,费了好长时间,终于将这座古庙修建好了。
这座庙院内,前后有两三排庙堂,堂前边有几棵古老的大杨树,四仰八叉,树干上吊着一个大铜牌,树上挂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红色布匾,布匾上写着报答神恩和有求必应的文字。旁边一棵树上挂着一面铜锣,庙门两边写着一副对联,入龙官风调雨顺,出龙官国泰民安。不用问就知道东边是龙王庙。大概因为黄土高原常年闹旱灾,因此当地好多庙宇供奉的都是龙王爷。庙堂内龙王爷的泥塑像,魁梧地坐在中间,左右是盛水龙王和行雨龙王。供奉神位的木牌放置在龙王前面的土台子上。神位前的当脚地,一个大铜锣香灰盒,香烟正在神案前飘绕着。中间的一排庙堂中间摆放着观音菩萨,旁边坐着送子娘娘,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最后一排是关老爷和周公等神像。这些大型雕像一个个栩栩如生摆放在人们眼前。此庙修好后,每年到农历五月初,举办五天盛大的庙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这里过庙会的人山人海,来往不断有抽签的,有大打卦的,有求儿的,有赶集的,五花八门,各取所需。赶庙会的人多数进庙内观看雕像和绘画,无不赞美。此庙因此成了当地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处的成功,让他们师徒还在吴起镇周围修建了不少的龙王庙。这时的宗典章的手艺就派上了用场,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成了一位当地有名的土艺术家。
二儿子宗孝章继承了曾祖父的中医事业。他说由于我们的祖上是中医世家,所以祖父力求传承先业,发扬光大。由于他天生对中医充满着热爱,再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更加喜欢中医。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长年捧着《黄帝内经》《汤头歌诀》等中医基础典籍刻苦诵读。成年之后,他按照父亲的要求,认真钻研了《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后来,他偶遇了恩师李维翰,并经过层层的考验,最终成为其关门弟子。他在恩师的细心指导下,深刻领悟到医学内涵,逐渐掌握了望、闻、问、切四诊,又对中医的食、针、灸等做了细致地研究。多年的学习与积累,让他对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有了系统地掌握。出师后的他回到洛河川,在当地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中医。他为人刚正不阿,处世淡泊明志,贡爷时常教导他说,仁者行医路,行医如行德,不德不行医,医者有佛心。这些话他时刻铭记在心中,治病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来求医的皆一视同仁。
四儿子宗纪章,从小父亲经常教他识字,读经书。他自幼聪明好学,父亲教他《三字经》《百家姓》《第子规》。读上两三遍,他就记下了。父亲考他,就从经书中选上一些字句,他对答如流。父亲很满意。他从小就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感兴趣,总是问这问那。在父亲的指导下,他练了一手好毛笔字,很小的时候就很懂事了,知道体贴大人,上山拦牛放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他白天在山上放牲口,晚上在父亲的学堂里读书,十五岁时就跟随二哥宗孝章走村过庄,学习阴阳学说。为了能学到真本事,他刻苦地练习,无论冬夏都坚持不懈。功夫不见有心人,在二哥的耐心帮助和指导下,加上他的用功,两年后他对阴阳八卦学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二哥宗孝章文化修养比较深,在中医和八卦学上很有名气。他将自己学得八卦和测风水等玄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掌握到手。
兄弟俩行艺多年,在吴起洛河几道川里有了名望,渐渐在当地形成了气候。最主要的是他们艺德高尚,人品好,行艺之中不分贫富贵贱,只要请到他们名下,就一视同仁。他们在整个白事过程中做得详细周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当地人称他们是信得过的艺人,只要能请到宗石弯的阴阳埋过的人都觉得心里踏实放心。但好景不长,正在兄弟你打我唱的行艺配合途中,1948年7月的一天,53岁的宗孝章突然生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给家人和宗继章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悲伤。想不到依靠的二哥就这样离他而去,无奈,他不得不自己独自去行艺。
宗继章是个很刻苦有道衡的人。行艺的中间,遇到种种困难时,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发愤学艺的志向。他孜孜不倦地在求艺的道路上探索和进取。他向名人学习,也向百姓学习。他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后来,天长地久的学习和行艺过程中,他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为人处世,处理各种问题的原则思想,阴阳学说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远远近近的人都很尊敬他,称他为宗石湾的四阴阳。就这样,他在洛河川始终是阴阳班子的领头人物。
老大和老二两人都有了一技之长,家中日子开始比较宽裕,便想着要兴家立业。老贡爷看到他们精明能干心里也高兴,全家人张罗着买了一些土地,牲口,农具。一时间,老贡业让老大老二在外面做生意,三儿四儿在家干农活。另外,还收养了户家兄弟宗布丰的一个儿子。关于这一点,有个来历。
民国十八年是一个大年馑,宁赛川启畔发生了瘟疫。村里的人都鼻孔出血,路都走不动,好些人倒地死亡。两三天的时间全村的人都被瘟疫夺去了生命,留下一个小儿,在宗石湾村户家玩耍,侥幸躲过了这个劫难。贡爷对这个父母双亡的娃心生怜悯,就收养了这个孩子,兄弟中排行老五,起名宗润章。
人才济济的一家人,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在三儿子宗金章的料理下家中有了百十亩的好土地,牛羊成群,骡马满圈。此时的宗贡爷名下是一大家子人,几十口人丁还没分家。那时候的社会上,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落后。人们的传统思想是家大业大,儿孙满堂福满堂,家庭人多是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的标志。因而好多代的老人和儿孙们不分家,甚至上百口的大家庭也有的是。在贡爷的领料下,一家人的子孙后代发展到近50口之多。因为家教严,有贡爷管着,儿孙们兄弟姊妹、婆媳、妯娌、姑嫂们,平时都是互相紧让,互敬互爱,很少有人闹矛盾。
这样一个大家庭,要想领料好,说实话这的确是一件极为难的事。旧社会农民家庭的生活方式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型。解放前,陕北黄土高原由于经济、文化、交通都落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占主导地位,因此从事商业的人极少数,传统的认为,千买卖,万买卖,不如伴个土块块。乡农们家中除务农外,多养牛羊牲畜,自给自足,很少有人来搞商品经济的。
宗贡爷有文化,在教育儿孙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他时常利用晚饭后闲下来的时间,在油灯下给后人们讲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来引导后人们生存和应世。他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实实在在的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你们看那些虚心的人,就好比饱满禾穗一样弯着腰低着头,使人一见就心生欢喜。像这种人在富德上没有亏损,在智慧上受益匪浅。反之傲慢的人就好比结子不多的禾穗一样昂着头,挺着胸,使人一见就心生厌恶之念。像这种人无论在福德和智慧上都受到了莫大的损失。生活中只有茶杯低于茶壶,才能被注入香茗。所以谦虚才能使人才智增加,谦虚才是上上之智。人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些人就是由于骄傲自大而陷入泥坑。古人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如果取得了一点点好的成绩就沾沾自喜,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就可能把辛辛苦苦得来的成绩毁于一旦。你们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骄傲,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会更上一层楼。人生在世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你们看社会上成功的人,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是经过苦难的。古话说,没有失去哪来的得到。因此,一个人要有成就,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心志。你们要知道,坎坷就是给幸福铺路的开始。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不经过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那些害怕艰苦挑战的人,是经不住风雨的考验。那些逃避困难的人,始终不会有成就。因此在读书和做人方面一定要下番功夫,才能学到真本事。希望你们个个勤奋好学,活学活用,将知识学到手,那才算真正的财富。知识白天不怕人来借,晚上不怕贼来偷,人有知识走遍天下心明眼亮,才能对社会有贡献,那才是真正的男人。
老贡爷说这些人生经验的时候,是坐在油灯下,一手拿着捻毛线剥吊,一边捻着毛线一边说着。家中的儿孙们都竖起腰板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领悟了。
小儿子宗润章年幼时,和村子一个小男孩玩耍打铜钱。两个小孩无意中玩恼了,相互争论冲动之下动了手脚,宗贡爷得知后将小儿子喊了回来,问他们为什么打架?儿子说我们玩铜钱,本来是我赢了,他偏要说他赢了,是他不讲理先动手打得我,不能怪我。老贡爷说,你可以让着他一点吗?小儿子说,他胡来,我凭啥让他。老贡爷说,你看你们因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划得来吗?你以后跟人来往共事,眼界要放宽一点,不要只瞅脚尖上那点小事。小儿子低着头不言传了。老贡爷接着说,你看那些池塘地莲花是不是很美?儿子点头,老贡爷说,那是因为有绿叶陪衬,花才美的。你看空中的蝴蝶,它的翅膀有着不同的颜色,飞起来才更美啊。雨后的彩虹就是因为它容纳了各种颜色,所以才能展现美丽的。小儿子很奇怪地问,大,这些跟打玩铜钱又有什么关系呢?老贡爷笑着说,傻孩子,你要知道,以上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来到这个世上首先要懂如何与人相处。我们跟朋友,包括兄弟,都要相互扶持,相互包容才能共存共生。人虽然有思想见解上的不同,但是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把事情做好。小儿子突然高兴地说,噢,我懂了,这就是大常说的家和万事兴的意思。老贡爷赞许的说,对,对,对。
那时候,宗贡爷给后人们时常讲,他说你们要知道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在生活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你陷入困境时,在倒霉的时候,你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以获得解脱。实际上娃娃你们不懂这些道理,其实自己得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帮助别人解脱,当我们将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搬开时,也就是给自己铺平了道路,那就叫让人一步自己宽。你们以后再不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人家争吵,生一肚子的气,只能把事情扩大而已。如果在生活中互不谦让,破口大骂,或是打架动粗,那必定会造下不好的结果,这样容易伤害身体,仍然不能把事情解决。所以,日后你们遇事首先要多动脑子,多反思自己的过错,不要一味地埋怨别人,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在太爷的严格教诲和耐心领料下,使他的儿孙们悟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再也不会鲁莽行事。兄弟几人相互团结,跟别人交往和气共事,跟邻居相互帮助,和乐融融,办什么事都得心应手。宗贡爷的后人个个明是非,懂道理,在外边尊大爱小,跟别人相处谦让厚道,赢得了洛河两岸百姓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