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7)//年俗:送火把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年俗引子
在当年柳王庄没有路灯的夜里,那一个个燃烧的火把像是一盏盏流动的路灯......
柳王庄流传着 “黑十七,送火把”的民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日这天晚上,全庄家家家都要“送火把”,“送火把”活动一般由庄里社火队发起组织,意在将“瘟神”送走,迎来健康平安的一年。
正月十七日这天,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活动组织者会找一个嗓门大的人站在村子中间,扯着嗓子大喊:“送火把喽,送火把喽、送火把喽”,然后是社火队的锣鼓喧天。听到声音的人们也一起喊“送火把喽”作为回应,就这样,一家传一家,家家户户的火把就都点起来了。
人们从自己家门口点起火把,开始朝着庄口的方向走去,在当年柳王庄没有路灯的夜里,那一个个燃烧的火把像是一盏盏流动的路灯。从远处看到前面有举火把的人,虽然一时认不出来是谁,但都会遥相打招呼,然后自动结队前行,就这样,从小路汇入到大路,火把队伍越来越长,浩浩荡荡地向村口走去。为首的几个人,嘴里还喊着什么,大概就是“瘟神送走,全村人一整年都健康平安”之类的美好希冀。
父亲们都小心翼翼地举着各自的火把,小孩子们则将眼睛睁得圆圆的,看看这家的火把,又比比那家的火把,看谁家的火把绑得最漂亮、燃烧得时间最久。
我也是小孩子里的一员,只记得那年父亲绑的火把很高、很亮,那只很厉害的火把从顶部慢慢燃烧,一直燃烧到底部,等走到村口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燃尽。于是小脑袋里就在想:这个火把绑的真高,燃烧得真久啊。
柳王庄一带的社火队从正月初五开始出动,到正月十五结束活动。正月十七,社火队和送火把的队伍一同到庄口,回来之后社火队的锣鼓、彩旗等全部收缴入库,一年一度的闹社火也至此画上了句号。
祈福那年是我第一次去送火把,也是唯一一次。那年开始我就上初中了,每年早早地就去学校了,像“正月十七送火把”、“舞狮子”等这类传统民俗活动已经没机会参加了。据母亲说,这几年,对于像“送火把”这样的民俗,人们的热情度已然大不如从前了。
对于正月十七为何被称为“黑十七”,我并未听父母说起过。经查阅资料有种说法最为常见:
正月十七之所以称为黑十七,是因为在这天男女老少将“锅烟墨”相互涂于对方脸上,驱赶邪佞纳吉,以示来年得到神灵保佑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目前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流行此风俗,有些地方也称为“抹锅灰”“抹黑”或“打花脸”,他们除了相互之间抹锅墨以外,也给贵客抹黑,以此表现对客人的欢迎与祝福,一般平辈之间相互往脸上抹,爷孙之间也可以相互抹。所以这时候把脸抹黑了,自然也就有了黑十七的说法
记忆中我的家乡柳王庄并没有这样“抹黑脸”的习俗,虽然正月十七这一天各地的庆祝活动各有不同,但不管是燃起火把还是抹黑脸,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是一样的。
补充:
古人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分别称之为:晦、朔、弦、望。“晦”是农历的每月月末;“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弦”分为“上弦”和“下弦”,“上弦”表示农历的每月初七和初八,“下弦”表示农历的每月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望”代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农历的每月十六日叫“既望”,表示满月的后一天。
老一辈人经常说一句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其实这是一个天文现象,原因是农历的标准是“朔”一定要落在初一。正常来说,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么“望”应该在农历十五的晚上。因此当“朔”在初一出现比较晚时,“望”就出现在了农历十六。
你的家乡正月十七都有哪些习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明月来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