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传》:一腔真情与谁说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南宋,一个人们不忍细看的朝代,强敌环伺却频频退缩,山河破碎却偏安一隅。党派之争,此消彼长,主战主和,此起彼落。时势造英雄,英雄力图“收拾旧山河”,奈何被遗弃冷落,一腔孤勇,几多落寞。才子配佳人,如同梁上燕,许下岁岁长相见,奈何棒打鸳鸯,劳燕分飞,爱情埋葬。
宣和七年(1125年11月13日),陆家迎来一个新生命。据说其母临产前梦到了北宋文学家秦观,秦观字少游,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于是,这个新生儿便被命名为“游”,字“务观”。没错,他便是中国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没有出生在和平时期,他的出生地点是他父亲调任回京的路上,在他出生十天前,正是金人挥师南下,大举进攻宋朝的一天。当朝皇上宋徽宗见金人来犯,怕做亡国之君的他立即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宋钦宗。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就在宋钦宗继位的第一年,靖康元年八月,金兵卷土重来,十一月攻陷东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惨案——靖康之变。
陆游出生之时,正是金兵南下,国家战乱频仍,内外交困的时候。山河破碎,风雨如晦,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陆游会是怎样一个人呢?他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家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爱国诗人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而且陆游绝不只是在呐喊助威,他武功高强,时刻都在准备着上前线为国杀敌、收复失地,只是主和派当道,他一身武艺也无用武之地,一生也没等来亲自上战场的机会。
拥有绝世才华的陆游为什么武艺也如此高强?他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爱国热情?
陆游自幼便开始习武,他的这种习惯以及高涨的爱国热情,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国家动乱的影响,二是受家族的影响。
这两方面影响其实是同时发生的,在国家动荡不安的年代,在那个官民见了金军就逃跑的年代,陆游的父亲和叔父坚守所在阵地,表现出勇敢、爱国、大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影响着陆游。在爱国的环境中成长,陆游以父亲和叔父为榜样,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信念。
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后,便带着亲信的两大奸臣童贯和蔡京往南方逃。宋钦宗见太上皇逃了,自己也想跑,但当时的主战爱国将领主张坚决抵抗,并说服了宋钦宗留在京城主持抗战。其中,陆游的叔父陆宲,就是主战的代表人物之一。
靖康之变时,陆游的父亲陆宰在太原担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这个职务的职责主要是为前线军队提供军饷。在金兵入侵时,陆宰工作尽职尽责,太原和东京成了金军最难攻克的两个地方。后来主和派为了讨好金人,便罢了陆宰的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
在父亲和叔父的影响下,从军作战成了陆游的梦想,他不断积极寻求北伐的机会。在南宋高宗朝,陆游面见皇上,“泪溅龙床请北征”;孝宗即位时,主战派重新掌权,陆游热情高涨地向皇上呈上奏章,提出自己的军事见解;在南郑从军时,终于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的陆游觉得自己重返少年,精神焕发,“从军乐事世间无”。
爱国是陆游人生的主色调,只要能让他亲征北伐,他可以不在意自己的仕途甚至是生命。职位低微时,“位卑未敢忘忧国”;闲居在家时,“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的一腔爱国真情,给那晦暗的时代带来一束光,千千万万像陆游这样的爱国志士汇聚成永不熄灭的火焰,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仕途坎坷——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陆游作为爱国志士,坚持抗战,而奸臣秦桧一心卖国求荣,于是陆游和秦桧就成了“仇人”。秦桧本来已经投降于金国,甚至在金国做了官,但后来他又回国,骗宋高宗说自己杀了金国看守的士兵,逃回来的,事实上,他就是金国派来的卧底,而昏庸无能的宋高宗竟听信了他花言巧语。
当时秦桧权倾朝野,主考官就算不是和他一丘之貉,也多是不敢得罪,于是前两次考试陆游就这样“败下阵来”。第三次进军考场,陆游又碰上了一个“劲敌”,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正好参加科考,这场考试秦埙已经被“内定”为第一。
然而,偏偏是这第三次考试,陆游不仅榜上有名,还排名第一。是秦桧要放陆游一马?不可能的。因为这次主考官也看不惯秦桧的作风,当他看到陆游的卷子后,拍案叫绝,便将秦桧的交代抛诸脑后,秉公执笔,大笔一挥将陆游排在第一位。
当然,这件事被秦桧知道了,他勃然大怒,在宋高宗面前说了许多陆游的坏话,取消了陆游第二年殿试的资格。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主考官也免不了“处以极刑”,所幸第二年秦桧就死了,主考官也只是被罢官。就这样,陆游再次科考“失败”。陆游不会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进入仕途,写几句阿谀逢迎的话,拍拍秦桧的马屁,也许就能官运亨通了,但他绝不那么做。
从陆游的科考历程可以看出,他敢于直面佞臣的权势,坚守内心的爱国热情,认定的原则就永远不会改变,敢说真话,堂堂正正。他是暗夜里的星辰,让人们知道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挺起脊梁,欲图担当国之大任,奈何小人当道,生不逢时。
爱情悲歌——曾是惊鸿照影来
高中的时候,和同桌讨论陆游,说到陆游和唐婉,我们对陆游的做法颇有微词,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陆游和唐婉离婚后在沈园相遇,陆游心生悲情,感伤万分,在沈园墙壁上题下了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唐婉知道这首词后,本就缠绵病榻的身体不堪相思之苦,竟就这样郁郁而终了。一代红颜,香消玉殒。
这首词成了压垮唐婉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我们觉得,如果没有这首词,唐婉是不是就能继续活下去。既然已经无法挽回,既然无法再给她爱情,为何还要将汹涌的感情释放出来?为何还要让她继续在前情旧爱里苦苦挣扎,直到溺毙于这相思海?也许这时,装作决绝、果断放手才是对她最大的善良。
陆游和唐婉是青梅竹马,像纳兰性德和卢氏一样,虽然婚姻是包办的,但婚后生活非常的幸福,新婚宴尔,两人感情如胶似漆。这样成功幸运的婚姻为何最终会走向破裂,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两首《钗头凤》流传了上千年(据考证,《钗头凤(世情薄)》不是唐婉所作,是后人有感于陆唐两人的爱情故事,以唐婉的口吻仿作),后人对陆游和唐婉的分离原因也猜测了上千年,其中,有一种最可信。
因为陆游和唐婉感情过于亲密,陆游母亲怕他沉浸在温柔富贵乡,耽误于儿女情长,影响了学业仕途,于是棒打鸳鸯,在母亲的逼迫下,陆游只好休了自己心爱的妻子。一个敢上战场杀敌的战士,在这件事上怎么如此软弱呢?这让我想起《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宁肯“自挂东南枝”,也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思。原来,在古代,男人宁肯不要爱情,也不愿背上不孝的骂名。正如杨雨教授在书中所说,“在古代,中国的男人可以不怕死,不论是死在战场还是死在朝堂,都是无上的光荣。但是,如果让一个男人承认儿女情长,让他为爱情去寻死觅活的,那就成了一件很让人觉得羞耻的事情。”
不过,就从陆游为唐婉写的爱情词来看,陆游是深爱着唐婉的,唐婉是他生命中无可替代的人,对唐婉的爱也成了他一生的痛。七十五岁,陆游重游沈园,留下了《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八十四岁,临终前一年,陆游再游沈园,他用一生追寻着、悼念着心心念念的爱人。
前几日,室友刚被分手,他问我:“你觉得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哪一个更痛?”
“我不懂啊,我又没经历过。”我答道。
“但你读的书多啊,你能和书里的人共情,书里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他信誓旦旦的样子,好像是他曾经读过某本书,和里面的女主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一样不可置疑。
于是我给他讲了陆游和唐婉、纳兰性德和卢雨蝉、李清照和赵明诚、沈复和陈芸。爱而不得是一种遗憾,但得而复失也许就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刻骨铭心的痛,爱之愈深,痛之愈切。所以李白《长相思(秋风清)》里说: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就是陆游,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北伐的愿望一次次落空,但他的爱国情怀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知道皇上无能,小人当道,却从来没有放弃希望,他对国家的忠心,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错、错、错”,“莫、莫、莫”,这首爱情悲歌传唱了千年,虽然痛得刻苦铭心,但陆游并不可悲,没有爱过的生命才是可悲的生命,他曾是那样深深地爱过,爱过,就值得。
对这个国家,对所爱之人,陆游一腔真情,爱得如此深沉,也正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完整的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