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达则止,不贵多言”:有技巧地提出请求,胜过命令十万倍!
情景一:
妈妈要送4岁的丁丁上幼儿园。
妈妈:“快点儿,别在那儿磨蹭,我上班要迟到了!!!”
儿子还是不知道在磨蹭什么,妈妈气得火冒三丈。
再催促:“你行了没有啊,我现在数三声,1——2——3!”
儿子依旧在拖拉,然后“啪”的一声响起,妈妈忍无可忍打了一个耳光。
丁丁大哭起来,于是鸡飞狗跳,妈妈打完后又后悔了,赶紧弯下腰来哄……
最后妈妈上班迟到,为自己对孩子的粗暴感到内疚,于是工作频繁出错。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43592/6e36f73184289e73.jpeg)
情景二:
周日,丈夫在忙着写报告,到了中午,看到妻子在看电视,还没有做饭。
丈夫:“老婆,你在干嘛呀,这都几点了,赶紧做饭呀!”
妻子:“等一下,还有几分钟这集结束了。而且你怎么不做,今天是周日,你也在家,你可以做呀。”
丈夫:“你怎么回事,我不是告诉你我在写报告吗?做个饭都这么啰嗦,快点!”
妻子:“你真好笑,我平时也够忙的了,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就不能看看电视吗?你的事是事,我的事就不是事了!”
于是战火点燃,丈夫报告写不下去,妻子电视也看得不愉快。
情景三:
奶奶:“宁宁,喝水要喝热水,一个女孩子老是喝凉水,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孙女:“奶奶,你好烦啊,天天说,我想喝啥就喝啥,你别管我!”
奶奶气孙女不听自己讲,孙女嫌奶奶唠叨,为了喝水的事祖孙俩都闹得不开心。
这些情景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天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43592/bc1605268a7c39d3.jpg)
那为什么就这么三两句话就会产生矛盾和争执呢?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妈妈、丈夫、奶奶这三个人讲话时的语气和口吻,他们都带着埋怨、指责,所以让对方听起来就是在命令,产生反感或者不知所措。
妈妈是想请求丁丁动作迅速点,可是她的话让儿子不知所措,因为他可能觉得自己挺快的,而且他认为他在忙自己的事没有忙完而已。
丈夫想请求妻子做饭,可是妻子听到了丈夫的埋怨和评判,所以产生误解,她觉得丈夫不理解自己,甚至可能会觉得丈夫不爱自己了。
奶奶是为了孙女好,可是她的表达方式让宁宁感觉自己天天被奶奶指责批评,于是很反感。
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非暴力沟通》中的第四个要素——请求。
其实前两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了观察、感受和需要这三个要素,今天就不再赘述。
那什么是请求,就是明确提出希望对方做什么。
比如上述的三个情景,可以换一下说话方式。
情景一:
妈妈:“丁丁,妈妈上班要迟到了,你在忙什么呀,需要妈妈帮忙吗?”
要知道6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秩序感,或者他本身的天生气质就是属于动作慢的人,所以作为家长要了解清楚孩子磨蹭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如果是因为孩子未建立时间观念,他在用感知认识这个世界,他会觉得自己在探索中,可能在那天早上慢一点,正好他发现了什么好奇的事,那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耐心等待。
如果是天生气质属于慢的孩子,这种孩子会非常的细心和谨慎,这就需要我们无条件接纳,多看到孩子的优势,不要为了改变孩子很难改变的天性而让家里发生大战。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提早1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甚至妈妈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跟孩子进行愉快有意义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情景二:
丈夫:“老婆,你在看什么电视呀?可惜我现在要完成这份报告,要不然我就陪你一起看了 。你看,现在中午了,你如果没时间做饭,我们叫外卖,还是你辛苦一下来做呢?”
妻子听到这段话,非常开心,赶紧说:“没事,这集还有10分钟就结束了,等一下我来做就好了,你想吃什么,我做给你,你先忙吧,做好了我叫你。”
丈夫:“老婆辛苦了,今晚我请你看电影。”
丈夫很清楚地提出了做饭这个请求,而且还一个劲地表扬妻子,于是妻子喜滋滋地选择去做饭,说不定还会想着变花样来回报丈夫。
情景三:
奶奶可能文化程度不高,说不出太多的医护知识,但可以告诉孙女:“宁宁,奶奶看到你喝凉水好心疼啊,女孩子经常喝凉水对身体不好,我们要懂得保护好自己,多喝热水好吧。”
这样孙女听到的是奶奶满满的爱,是心疼自己,而且还直接提出了喝热水的请求,就算再想喝凉水都可能会考虑一下奶奶的建议了。
这就是区别,说话的方式改变,效果就完全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43592/cffa7cab9302f4de.jpg)
再来聊聊昨天《杨绛先生的“不要紧“沟通方式》一文中的那个年轻宝妈和女儿叛逆的故事,宝妈到底是如何改变现状的呢?
女儿是黄色激进型的人,从小就不喜欢受别人管,而孩子的爸爸是传统在男人,男权主义,就希望女儿听话、乖巧,希望能掌控女儿,所以管教方式非常粗暴,以打骂为主。
偏偏女儿越打越任性和顽固,父女俩犟到一块,让这个宝妈头痛极了。
直到9岁,女儿连作业都不肯做,甚至考试可以随便画两笔就交卷,老师说什么都没用,爸爸也曾服软,用哄骗方式,结果还是没用,孩子完全不吃这套,于是爸爸深感绝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43592/962423a6802a65d4.png)
妈妈觉得再这样下去,这个女儿就废了,所以妈妈参加了一个父母培训班,经过学习,她在心态上发生了改变,她跟爸爸商量,以她为主,让爸爸配合就可以了。
然后她跟孩子说:“你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我们可以不再打你、骂你,你想做什么都可以,我们不再管你,但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可以吗?”
这就是明确的请求,没有任何的命令,也没有埋怨、指责和批评。
女儿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成功”了,可以自由了。
她依旧不做作业,老师批评她,她刚开始不在乎,连妈妈都决定不管自己,老师的话更无所谓,于是老师要请家长,她说:“我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
后来妈妈告诉老师,先晾她一下,给自己一年时间,看看效果怎么样,大不了就重读一年。老师虽然不赞同,但因为对这个孩子没办法,也只能先配合妈妈。
老师按照正常流程来罚孩子,提出下课后要把作业补完才能回家,或者就一个人把所有的卫生搞完,或者上课的时候站在后面,三选一,孩子选择搞卫生。
刚开始还觉得好玩,可是每天都要搞好久的卫生,甚至连厕所都是自己来打扫,过了两天她就不高兴了,跟妈妈发牢骚,妈妈当没听到,女儿说得多了就提醒她:“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你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又过了一周,女儿受不了,回家大吵大闹,想让父母帮她找老师,可妈妈的态度温和而坚定,女儿只好回到学校,跟老师商量,选择下课后完成作业。
可是前面落下的功课很多,要补的作业太多,老师安排她每天要完成多少,也够她累的,回家后还是想让妈妈帮忙,也多次哭闹,但妈妈依旧拒绝,并再三提醒记得她们的约定。
就这样过了五周左右,孩子终于低头,主动找妈妈道歉,表示知错了,要痛改前非。妈妈很高兴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愿意承认错误,所以跟孩子和好,但当孩子提出来让妈妈去跟老师说少做点作业的时候,妈妈却还是坚持“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就是因为妈妈对孩子不再是命令,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负责情绪,只是很清楚地提出她的请求——坚持执行她们的约定,所以孩子学会了什么是责任,知道了在这个年龄段该做什么。
当然毕竟是孩子,又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会有很多的反复波动,有时候甚至情况比之前更严重,但妈妈始终没有发脾气,再生气都是禁言15分钟,等自己冷静下来再跟孩子交流,所以孩子也逐渐明白,哭闹撒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就这样前后一年多时间,这个宝妈才让孩子走上了正轨,而她自己也成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她有过怀疑和动摇,但是为了自己,为了孩子,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个孩子现在跟父母关系特别好,懂得了感恩,父母是做餐饮的,她能在客多的时候主动帮忙,也能认真学习,不变的是她依旧很皮,比男孩子还要狂野,还是很有主见,但她的成绩提高了很多,也成了出名的孩子王,拥有一大群的忠实粉丝。
这个宝妈说,在家庭教育中,沟通真的太重要了,她的心态改变后,沟通方式也完全不同,所以孩子的行为就完全不一样了。她说,其实在这个过程看似改变了孩子,其实得到最大改变的是自己,收获最大的也是自己。
这个宝妈学会了非暴力沟通,她把这四个要素都用得很到位,所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明天我们再继续分享。
辞达则止,不贵多言。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美好!
大家好,我是爱分享的康姐姐,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中级绘本阅读指导师,家庭教育领域的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家庭教育及亲子阅读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可留言沟通。本文为爱分享的康姐姐原创,严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