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城市的“脸盲症”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奥本辛斯

2017年3月3日,由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和宁波诺丁汉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数字化建设与文化旅游发展峰会” 在成都锦江宾馆顺利召开。本次峰会由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全球建筑信息模型(BIM)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推广。

英国奥本辛斯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本届峰会,并作为文化旅游发展分会场主讲嘉宾。奥本辛斯成都公司总经理易宁女士代表奥本辛斯,同与会者共同分享了奥本辛斯对于“旅游城市特征的遗失与重塑”的观点与实践经验。

我们即将要谈论的是

“非常”旅游,非常特色

即:跳出传统的就旅游谈旅游的方式

以“特色”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切入点

因为

“特征”是旅游的吸引力

是旅游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然而,特征正在消失!

自然村落在消失

中国的村落:

从2000年的360万个

减少到2010年的270万个

十年就消失了90万个

平均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

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各类地产项目

(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

城市特征在消失

快速建设下的许多城市

充斥着单调乏味的建成环境和落于俗套的景观设计

到处是相似的高楼大厦,宽大的马路

以及坐落在政府大楼前无用的大型公共广场

城市

遗忘了自然环境

遗忘了文化内涵

没有了历史记忆

没有了个性特征

它成为了一个只追究经济增长而随意扩张的人工建成环境

遗失了身份特征的城市、乡村该怎么办?

在自然脉络中找到城市的个性特征

(奥本辛斯2011年设计实例:德昌县城市设计)

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的城市入口门户区

安宁河赋予了这座城市极其独特的自然台地

如同城市的“指纹”

标志着德昌的独特身份

(高差在8-10米的自然台地)

依照城市的总规,这座城将无异于其他城市

网格式路网生硬的打破着城市的自然形态与肌理

将城市机械地切分出若干地块

我们的城市设计任务是

帮助城市重塑自己的“独一无二性”

设计师以带状公园的方式

将已被城市建成环境掩盖住的自然台地呈现给世人

德昌将拥有一处

独特的、唯一的、还原本体特征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脉络中找到城市的个性特征

城市,如同人

是有气质与个性的

城市的发展历史、物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自然肌理

成就了城市本体的独特特征

而这些本体属性

都隐藏在她的细节当中

(奥本辛斯2012年设计实例:荣县老城更新与城市设计)

荣县是一座拥有独特潜力的城市

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

铸就出宗教、历史文化遗迹、工业遗迹、社会文化、景观、城市地标六大城市特征

这些本体特征

或彰显或暗藏于城市的不同角落

而河流如同一条项链

将城市的这些“珍珠”串联在了一起

我们将这些可识别性的特征提取出来

融入到步行城市的旅游线路之中

帮助荣县成为一座

可赏、可闻、可嗅、可触的“可体验城市”

从传统文化中探寻个性特征

我们今天要做的

不是仿造一个传统

即所谓的“仿古”

也不是简单的将符号语言冠以文化之名

更不是要拿来一个欧洲城、英伦小镇

而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结合当代的技艺

创造出当代的“传统”

(奥本辛斯2013年设计实例:驷马五星级酒店设计)

(打破轴线的束缚,将川东北民居的特色台院式空间在场地内随地形灵活变化)

(对四川吊脚楼典型结构形式的运用)

(吸收四川山地民居吊脚楼处理内外空间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尊重地形,保持山体自身的轮廓线)

从社会生活中探寻个性特征

社会生活为城市/乡村留下了重要印记

我们通过对社会交往方式、行为方式、活动方式的认知

寻找出场地的记忆与场地特征 

(奥本辛斯2010年设计实例:圣莲岛小莲叶建筑)

这是一座浮在空中的建筑

它很好的诠释了“场地存在感与建筑的可识别性”

它的独特不是建筑师凭空捏造出来的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当地居民原有的生活空间和社交空间

原有建筑的坡屋顶和人们用于纳凉的黑色软质顶棚

是当地居民们最为熟悉的建筑形态

将这些社会文化印迹作为建筑元素

用新的语言诠释场地的本体特征

(360°不同视角的建筑)

建筑独特的悬浮形态

来自于场地的特殊属性——湖心岛

以及对行洪安全的考虑

而莲叶构筑物形式

源于圣莲岛周围漂浮在水面上的朵朵莲叶

我们希望将未来建成环境的使用者带入到圣莲岛的传统记忆中

并将岛上居民原本的生活方式带入全岛未来的发展中

因此,环岛区域将保留原有的农田

作为岛屿的生产性景观

它们将会把游客带入到岛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城市(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是城市(乡村)的物理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是城市(乡村)的身份特征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期待未来不再有“千城一面”

留在我们身边的是“独一无二”


全文结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