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是不是就想有个傻儿子
2017-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远山之南
姑姑气哄哄地说,真是奇怪,女人生了女孩,男人就耷拉脸;牛生了小母牛,男人就咧嘴乐。
当“我”们家的小牛以我为榜样,也先伸出一条腿来问候试探这世界时,自家人的姑姑也被请来给牛接生,看起来是搞笑又十分有趣。但是不然,细节的矛盾与质问,埋藏下来,这是一种对重男轻女这一思想的不解与怨懑,是有声而把思维逻辑循环化的回答。父亲说,二者不一样,小母牛大了可以生小牛,但是和小女孩大了也要生小孩是总归不一样的。联想前几日,我与父亲再一次价值观的碰撞,在这个看似迂腐而且早已盖棺定论党的话题上,在不能改变的事实上,我爸说宁愿是有一个成年的儿子,相比现在的轻松在他心里,所谓“绝户”的罪过分量更重。争吵过后,看到这一细节处才明白,我们终究是不能一致的,除了文化和时代大背景的差异,深层次的是历史的积存。
诗经里有一篇讲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那个礼制健全为孔子称赞的时期,那个为中国历朝封建制度多少在根基上都有影响的时期,就认为了女子的长久的家在夫家而非娘家,虽然在新时代我们看到一般不再有那些落后的观念,但是根深蒂固了早在一代人的血脉里。不是为其开脱,当是看到莫言在这里跟我们指出了一中挖掘的可能性,那就是除了文化千年的绳子锁在妇女身上或者女性的思想上不松绑,更多的后者说从始至终的都是经济原因,生存原因,上层建筑的改变自是同下层的物质变化紧密相连。母牛生小母牛,小母牛再生小母牛,牛的生命在繁衍,传递的是人对于耕种的需要,对于家庭财产的重视。而小女孩在很长时间里,尤其是中国相对底层的社会,意味的是十几年白养活,虽然听起来很绝情,但也真实存在。不同于小母牛,女性长大嫁人生娃,但是只是延续了别人家的香火,这就是文中的父亲没说完的反驳,这也是我父亲那一代(60年代出生)人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