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之外的人类心理列表--from《怪诞心理学》
人类的每个行为,都有迹可循。
除了得到一些硬知识,读这本书最大感触在于作者研究的主题和方法:
主题上--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司空见惯的事情,包括人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心理、每个决定,都有背后深层的原因,都值得研究。
方法上--任何看起来有趣的主题,背后一定会有枯燥无聊的工作,比如把笑话一个个审核入库。
这本书提到的也许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结论,以下是摘录的于我有益的观点列表,也算是心理冷知识。
巴纳姆效应
占星学和笔记学,并不需要真的很准,只要看起来很准就足够了。“只要给人们一个非常概括的论述,人们的大脑就是诱使他们相信这些描述具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比如:好的戏剧是能让所有人都看到自己喜欢的样子。
谄媚效应
人愿意相信基于星座/笔迹/血型而得出的结论描述的原因,是因为人类不愿意质疑自己做的重要决定,希望别人肯定欣赏自己,对安全感有迫切的需求。
人会在无形中把客观描述内化为自己的影子,尤其其中好的部分。
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积极的事情,会认同那些“自己有很多潜力未挖掘出来、自己是独立思考的人”之类的描述。
--参照朋友圈刷屏的各种人格测试/星座分析。
出生季节对人的影响
夏天出生的人和看护人肢体接触更亲密,因此可能更喜欢冒险,更加乐观开朗充满活力,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冬季的人则相对孤僻,感到不安,而不善于利用摆在面前的机会。
--我认为并不算客观。但正如很多书中也提到的,婴儿时期身体接触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
沾光效应
人更愿意把自己的生日/血型等等和名人扯上关系。
--which happens all the time.
/////
撒谎和欺骗心理
大猩猩、大象、小孩都会撒谎,且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小孩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小孩子/没有成熟心智的成年人的话最致命。
公众掌握的揭穿谎言方式并不准,观察对方的语言细节,比如语气、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可能更靠谱一些。微表情基本都是不靠谱的。
----所以看综艺看剧的时候那些表情基本上都不靠谱。
人的记忆可以操控,通过手段可以让人们回忆起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或改变记忆。
迷信心理
人类可能会对所有客观事物都迷信:生日、数字、发音、黑猫、13、医院等等。人对人生、对世界无法掌控,需要寄托于一些虚无的事情中获得心灵慰藉。本质上和宗教等是一样的。
蔓延之律:脏的衣服和干净的罪犯穿过的衣服,我们更愿意选前者,因为我们相信宁愿选择清白的物理污点,也拒绝干净的精神污点,仿佛能传染一样。
次声波,也许是你感受到奇怪氛围的罪魁祸首
决策心理
人在判断盈亏时,通常判断的标准不是数额绝对值,而是比例。
潜意识和压迫感不一定会引发人的决策,但潜移默化的信息会影响,比如姓名-长久相伴,会给人暗示;音乐、灯光、气氛,也会无压力的影响决策。
身高影响决策:人在进化过程中身高占了重要地位,时至今日身高仍能导致个人行为差异。
身体的错觉:心跳越快的时候越容易喜欢上对方。
幽默心理
幽默的来源,是优越感以及超出预期的反差。弗洛伊德认为笑话是对社会禁忌的心理压力的宣泄。也就说明为什么黄段子特别多。
不协调式的概念、信息出乎我们的意料,也会让人发笑。这就是失调-解困的过程。
自省的心理
不要企图让人自评自己有多好:人类不知道自己是好是坏,人对自己的判断,大部分也来自他人的评价。
同性相吸: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抱有更多的善意。
--应用于一切我们想和他人套近乎的时候,找个相同点很重要
--如何让人接受:先赞同一件事,让人觉得他已经是一个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人了,再去提更多要求。
这篇读感我把对我有用的点都缩成了单句,片段式的罗列出来。
自觉这样并不好:
可能给人压力,且没有读下去的动力,过于碎片;
没有实际的延伸,也没有针对某个点展开描述。
不知道我在赶什么时间,对书籍的读后感还把握不到节奏和方法
以后继续改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