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造字的过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
罗胖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不得不说他的头脑里的确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就如同今天这一期的《逻辑思维》节目,就从一个100多年前的新造字“她”,他都能发散思维,挖掘出一个常人所不能觉察的道理。
“她”是民国初期五四文化运动的一个新造字,中国古汉语中其实也有这个字,不过读音和含义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也不再使用,成了一个生僻字。
二十世纪初,我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翻译外文时为了区分英语中的“she”,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案。鲁迅先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文言文中的“伊”来代替;而他的弟弟周作人则提出用“他(女)”的方法作区分,在“他”旁边加括号来注明;另外一位叫刘半农的,也是他们俩的朋友,则提出用“她”这个字来指代女性。
这三位提出的方法可以说都有其依据和道理,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最后还是刘半农的“她”字用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罗胖由这个“她”造字过程,所想到的是,
我们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邻关系。
我们的命运不得不和一些我们陌生的东西在一起。
一个新生事物,一个外来者,它不做任何事情,就算它存在在那里,都有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
比如两个女孩子正吃饭,邻桌突然来了一个大帅哥,虽然他们没有进行任何交流,但两个女孩之间的话题也许就产生了很微妙的变化。
这就有点像蝴蝶效应,看起来离我们很远,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的一个事件的发生,会产生一系列微小的连锁反应,最后我们也深受影响。
比如淘宝购物,支付宝和微信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美团外卖,滴滴打车等等,当这些新生事物出现时,我们都以为它跟我们没有关系。却没有想到,用不了多久,我们的生活就完全被这些新事物给颠覆了,甚至再也离不开它们了。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十年前,这些事物真的是无法想像的。
何帆在他的报告中,也曾提出小趋势慢变量,这个说法与罗胖的想法相互补充。对于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只有让自己具有更加敏锐的目光和感知力,才能把握住社会发展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