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散文库饮食故乡童年

吃饭那些事

2019-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袁朝恩

之所以想谈谈吃饭和饥饿,是因为好长时间没有尝到过饥肠辘辘的滋味了。     

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为“没饭吃”发愁,见面第一句寒暄往往是“吃了没”,那时候,吃饭是一件大事,吃完上顿想下顿,吃什么暂且不论,只要能吃一顿饱饭,那是莫大的享受,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更神圣的事了。

如今,为了“吃啥”而发愁。四季菜蔬,应有尽有;酒店饭馆,鳞次栉比。看街头巷尾,一个个油光满面、大腹便便。吃什么、在哪吃,体现的是身份和地位。吃素的比吃肉的多,素菜往往比肉菜要贵,特别是一些从乡下土地里薅来的野菜,曾经是猪草,现在却成了稀有的美味,价格高且受欢迎。吃的好了,“三高”的也多了,于是健身房、减肥院也应时而生,曾经见面寒暄“吃了没”,如今打招呼都是“瘦了没”,减肥健身成了一种潮流。曾经长相富态令人羡慕,如今大腹便便已然成为一种负担,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多吃点、长胖点的人似乎心里都不自觉的有了一种对不起人的罪恶感。

关于饥饿,曾经看过一本写知青生活的小故事,大致是在最困难、最饥饿的时期,几个大城市下乡的知青因为无米下锅,饥肠辘辘时,便相约聚在一起享受“精神会餐”,轮流把曾经吃过的美味、见到过的和能想到的美食一一进行口述,从如何烹炸到如何进食,描述者极尽想象之能,听者全神贯注,涎水直流,生怕少听了一块肉,一盘菜,享受精神上的色、香、味。会餐完毕,第二天醒来,枕头上打湿一大片,上边湿透的是泪水,下边湿透的是口水。故事听起来有趣,但是由于饥饿的年代离我们已远,很多人都已体会不到那种由于饥饿带来的烧心裂肺般的疼痛感。画饼充饥,无奈之举,让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但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可叹的是,如今没有了饥饿,我们很多人连想象的能力也都下降了。

第二个故事,是我亲身经历的,算不上故事,大概80后生长在农村的孩子都经历过。那就是挖鼠洞找粮。挖鼠洞的最佳时机是庄稼收完的时候,那时,地里的秸秆都放倒了,大地上一马平川,鼠洞也最容易发现。小时候, 我们村里有一个挖鼠洞的高手,高在看洞、挖洞眼力及准。一要会看洞。老鼠为了逃生,往往一个洞打好几个洞口,四通八达,用以迷惑人的视线,找不准洞口,费一晌功夫也见不了粮食;二要会识土。有经验的挖洞人能通过鼠洞上的堆土判断出是新洞还是老洞,是死洞还是活洞。往往鼠洞上方堆土厚实,且有新土,洞内必有存粮。那时候,跟着大人挖过几次鼠洞,才发现老鼠真是个储粮的专家。挖开的大鼠洞里,像个殷实的小粮库,储量丰富,不同的洞层放不同的粮食,上层放豆子、中层是小麦、下层是玉米,分类明确且找不出一粒杂粮。最多时候,一个鼠洞可以挖出两大袋子粮食,估计有百余十斤。挖出的粮食因为被老鼠嘴衔过,大多都做了牲畜的口粮。有鼠洞可挖的时候已经不是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是在困难时期,人且食不饱,哪里还有老鼠往洞里储粮的机会呢,恐怕有了老鼠也被烧着吃了吧。这样的事在以前并不稀罕,对不知道饥饿是啥滋味的90后,可能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