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时光答疑:五岁女孩情绪化,如何引导?
hello,爱果会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钟思霞,今天由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五岁女孩容易情绪化,应该如何引导?”
这个问题的原话是这样的:“我家女孩5岁,一直不自信,让干什么事情,有一点困难就说:妈妈,我不会,你给我弄吧。 我也鼓励过,但是效果不好。她如果有些事没做好,就非常容易生气,会握紧拳头啊啊啊的大叫,表情也很生气、痛苦。如果她提出什么要求我们没有满足,她就生气,说不和我们玩了、不理我们了,我该怎么引导孩子的这种情绪呢?(补充说明:家里大人不擅长人际关系,跟孩子打招呼,孩子的反应都不太友好,让人感觉有敌意,不会与人交流。是否这些也影响到他的情绪?)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五岁年龄段孩子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是“我是男是女”。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正处于跟妈妈分离跟爸爸认同的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完成的是两个能力,一个是情感能力,一个是社会能力。这正好是作为父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伍老师在课上说,孩子除了要搞明白自己的性别之外,还要做的事情就是跟妈妈学习情感能力,跟爸爸学习社会能力。
情感能力指的是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语言的方式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又能够把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区分开来,从而看问题既能从自己的角度又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更好地理解所发生的事情及这个事情给每个人带来的感受。说白了就是既懂得自己的情绪感受,又富有同理心、能感受他人的感受。
情绪表达和控制这份能力是这个阶段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但它并不是到这个年龄段才开始学习的,孩子从刚出生开始,作为父母的尤其是妈妈的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做出引导了,比如说孩子哭了,可以问:宝贝,你是不是伤心了?/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难受了?等等这些用来表达情绪感受的词,一开始是由养育者表达出来,孩子逐渐学习到的。当孩子上学了,遇到越来越多同伴关系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可以在其中做出引导的,比如说:宝贝,你是因为某某做了什么让你觉得难过吗?你是因为自己没能跟她们一起玩而感到伤心吗?等等。
我举个实际发生的例子吧,我们家五岁的女儿在她两岁前我其实不太会照顾她,也不太懂得她的感受,所以一直觉得很吃力。后来二宝的到来,更是激发了大宝的这个情绪,好在那个时候自己已经有提前看一些书,也凭着做妈妈的一点本能,在面对女儿随时失控的情绪的时候心里知道她要什么。比如,在我月子里的时候,大宝变得特别粘我、特别需要我的陪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妈妈,明明自己已经可以上厕所了也要我带着她去,明明大多数时候是阿姨带她洗澡却变成一定要我洗,连喝的奶也要我给她冲泡,还要在我的床边让我陪着玩玩具,让我给讲故事,家里其他任何人都不要,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太累太累了,但是一旦我不满足大宝的需求她就哭天抢地、撒泼打滚。
每当这时候,我按耐住自己的烦躁,紧紧地抱着她认真地去听她说的话,同理她的感受,我会跟她说:是不是担心妈妈不爱你了所以希望妈妈陪着你玩?是不是想要妈妈给你讲故事,却因为妈妈照顾弟弟而忽略你感到难受?你是因为想跟妈妈待在一起,而妈妈却总是睡在床上没发陪着你,为此你感到伤心了是吗?每每我跟她这么聊的时候她有时候就是更放肆地哭起来,有时候就是很快安静下来。我觉得这两种情况都是我能理解和接受的,因为这取决于她心里受委屈的程度,委屈很大,所以想要充分释放情绪,委屈不大,可能就觉得被理解了就好了。
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家里人有好几种做法:
有时候有人说:不用管她,她就是无理取闹,随她哭去吧。
有时候家里人会用暴怒的语言对她说:你再哭我就揍你,扔你到门口去!
还有的时候会有人对她说:你不哭我就给你糖果饼干吃。
我想大家从我的分享中也能回忆起自己孩子这么大的时候的情况,交给孩子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感,是妈妈责无旁贷的工作,没有人比妈妈更合适。
另外一个能力就是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更多地是向爸爸学习,这是因为爸爸更擅长适应社会需求,那社会能力呢,主要是指区分我的和别人的,区分合作与竞争,区分亲情和友情,区分规则和变通,并从中懂得宽容和包容。孩子走入校园,遇到最多的关系矛盾就是和其他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在孩子们没有去学校之前,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让着孩子的,家里的物品没有哪样是孩子需要靠抢靠争去获得的。但是学校不一样,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公共的,不能争抢却要学会排队使用,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很具有挑战的。
然而这恰好是孩子学习上述社会能力的好机会,当孩子懂得我的和别人的,懂得家里跟父母的关系和跟同学关系不一样,懂得不争不抢一起合作,懂得灵活应对一些规则,懂得包容和谅解,那同伴之间的关系肯定是更融洽、问题越少的。从而孩子的情绪状态也就会更稳定,当孩子不需要折腾人际关系了,不需要时时戒备了,那孩子们也能更好地投入幼儿园的活动中去,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一心一意滋养自己的心智水平。
所以养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邀请爸爸更多地加入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宝贝会用和妈妈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社会能力,会教会孩子只用情绪是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的,要尝试用别人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也要能承受别人拒绝自己的结果。
伍老师在《成长与陪伴》课上也有讲过: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孩子的思维水平会急剧下降,词汇量也会相应减少,词汇的使用正确率也会降低,也就是容易口不择言,作为父母无需放在心上,同时也不要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去跟孩子讲道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是完全听不进去的。
就这个问题,我问过我们家五岁的女儿,我说你生气不高兴的时候,希望妈妈做点什么会让你感觉到舒服,我女儿跟我说,妈妈,我生气的时候你不要管我,让我安静地待着,你那时候说话只会让我觉得更烦躁。就像那天我生雅晴气的时候你来干预一样,只会让我更生气。听完这句就想起伍老师说的“师傅就是师傅啊,你不得不服!”情绪处理能力,我们这一代的很多父母受限于自己的过去,很多时候处理这样的问题还不如孩子。
问题中还提到说孩子总是说自己不会做,让父母做。关于这一点,我的回答是,不要焦虑,孩子这么说不代表孩子没有能力或者就是个自卑的人,只代表说她当下的想法。我的五岁女儿很爱画画,也会经常要求我给她画一下她还不画的物体,但是我每一次都没画好,就被她嫌弃了,自己上。当然,她爸爸会很努力地去画好她要的东西,所以女儿时不时要爸爸给她画东画西,但我不会因此生出说我女儿不自信这种感觉,我会是觉得这是她们父女之间很温馨的亲子时刻。举这个例子可能对你来说未必是个有力的例证。因为具体不愿意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不能用画画一件事代替掉。我自己日常遇到孩子说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我还是会邀请她们跟我一起来操作,哪怕只是做其中的某一个小小的环节。做这些事的时候,重点是不评判不指责不嫌弃不发怒。因为我对她会不会、能不能做都不在意。也许你也可以试试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