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第二年,致父母
文/枫樵
有人说,孩子就像卫星,花费多年心血,一朝发射成功,就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只剩下不定期收到的微弱信号:“生活费……生活费……生活费……”
把生活费打给“卫星”后,叮嘱几句“吃饱穿暖”,“卫星”又回复:“别叨叨……别叨叨……别叨叨……”
明知“得不偿失”,却总是义无反顾,也许这就叫父母。
01.我成长所需要的
周国平曾经写道:“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
记忆中,我第一次“远离父母”是在学龄前的某个夜晚,爸妈临时有事外出,执拗的我却不愿跟从。虽然我一再保证自己独自在家没问题,但他们依然不放心,等到我入睡时才离开。我紧紧握着收音机,直到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帮助我战胜对黑夜的恐惧,安然坠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爸妈看到眼前那个“当家成功”的小鬼,脸上洋溢着欣慰和自豪。
这便是我的父母,没有光鲜的头衔,没有万贯的家财,却给了我成长真正需要的珍贵养分——爱、自由和尊重。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拮据,但童年该有的乐趣一样都不少——负担不起远游,爸妈就拉着我的小手,先带我逛遍了南京城:春天陪我在河堤上踏青,秋日伴我在树林里摘果,在那辆老式摩托车的“突突”声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七彩的夏天。
无论多忙,他们从不缺席我的家长会,总是双双准时出现在我的座椅旁。
高中选文理科时,爸爸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喜欢就好”。
妈妈从不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在别的叔叔阿姨面前,她会坦然地说:“我女儿挺懂事”。
02.幸运
我刚来加拿大那会儿,一度沉浸在辞职后对未来的迷茫中。一次往家里打视频电话时,我言谈间不经意流露出一种无力感。电话那头立即传来爸爸坚定的声音:“混不下去就回家,老爸养你!”
对着视频我笑了,挂了电话我又忍不住哭了。
我想起《三十而已》里的一段话:所有选择漂的人,在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后你就是你自己的家了,要撑起你自己的天。 要是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趁早别出去。 爸妈嘴里说的故乡是后路,听听也就算了。
从小到大,无论做什么决定,我得到的往往是信任和支持。
我何其有幸,让这对平凡的夫妇甘愿为我付出一切,我今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出生在他们组建的家庭里。
03.努力的意义
那个曾经因为独自在家过夜而得意忘形的孩童已经长大,但在父母面前,我永远是让他们牵肠挂肚的孩子,是让他们像叶柄一般奋力托举的花朵。
曾几何时,那只一心“为自己而活”,声称“梦想高于一切”的雏鸟头也不回地振翅飞走了。
不知不觉,我已远渡重洋,不经意间,离乡又是一年。
当爸妈说到紧张的国际局势、蔓延的疫情,忧心我孤悬海外,起初我还不以为然地置之一笑。
直到我再度忆起机场的阔别:入关前回眸的刹那,我第一次觉得那对熟悉的身影如此的瘦小单薄。
梦想不是稀缺品,但追逐梦想却是件奢侈的事情。
每一场精彩的演出背后都有巨大的牺牲和默默无闻的奉献。
当我看到那不再年轻的面容,我终于明白,努力的意义,不仅仅是实现自我,更重要的是,赶上你们老去的速度。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那个曾经弱不禁风的孩子不仅在顽强地生长,还梦想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为你们遮风挡雨,成为你们的依靠。
枫樵,原南京市体制内教书匠,现加拿大公立小学实习教师。个人公众号“五岳游草”,分享辞职留学党在异国奋斗、成长的点滴。专业吃货,业余钢琴手。绘画、溜冰、乒乓球、游泳等无一不会也无一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