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文韬》明传篇 疏释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39人
如是秋山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文王患大病,自知命不久,就召太公,交待后世。当此时,太子姬发就在旁边。太公把国位传给姬发,并让太公把治理国家的“至道之言”讲给姬发听。
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说,那文王你想让我从哪讲起呢?文王就告诉太公,先圣之道,是怎么结束的,又是怎么兴起的。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
对善恶麻木了,民就不为善多做恶了,世道就越来越往下走。当机不断,发现了往下走,也不想办法改革阻止这个往下走的趋势,明知是不对的,已经到了底线了还不知收场,还是让局势继续变坏下去,丧失原则底线了,那么圣王之道也就终止了。
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
君主能宽柔待民、守静不动,对贤者恭,对善者敬,富强民众,君王生活恢复简朴,忍受所有的非议和反对,力求革新,刚韧而是不改初衷,那么圣王之道就从这里兴起。
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所以呢,天下公义胜过个人私欲,那么国家就昌盛。反之也逐步走向衰亡。内心恭敬,仁能感通,止恶扬善,心不懈怠,国运就吉祥顺畅,反之则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