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思考成长励志想法

「01」学习力的潜规则:识别鸡汤和知识的3个指标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6人  半江公子

01 × 总论:  学习力的潜规则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后会无期》

现在这个时代,外部情况瞬息万变。跟不上时代就被淘汰!“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三体当中的一句话,完美诠释了这个时代的特点。

淘汰个人电脑的,不是更好的电脑,是手机。淘汰生产线工人的不是更高效的工人,而是智能机器。

我们所掌握的技能随时可能变成昨日黄花,我们今天从事很多职业,诸如UI设计师、产品经理、用户运营等等职业,10年前都不存在 。10年后能不能存在,也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追赶时代脚步,才能不被世界抛弃。

可是我们每天读各种文章,学习各种知识,努力改变。可是我们会发现有时候虽然精疲力尽,却进展有限。于是我们深深的焦虑。

于是——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韩寒老师电影当中一句话,让很多人解脱,是不是学习真没有用?

记录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陈述了一个事实:

“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

关于巴菲特读书之多这一点,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明显不是道理出现了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学过滑雪,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是滑雪高手。同样的,如果我们不知道学习的方法,我们同样不会成为学习的高手。

而从今天开始,我将用《学习力的潜规则》这个主题给大家一整套能快速提升能力的学习方法。

前两篇文章是整个体系的基本条件,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学习的方法才是有价值的。

第一篇《鸡汤和知识的甄别方法》,帮助大家找到真正的知识。因为有些知识是包裹着知识外皮的鸡汤而已。

第二篇《学习力要具备的思维框架》,帮助大家构建底层的学习思维模式。在贫瘠土壤上,我们无法种出森林;在贫瘠思维框架下,我们一样难以构建知识体系。

这一套学习体系,虽然有可取之处,但不代表没有缺陷。同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就如同“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所以希望大家带着批判的思维来去看我写的东西。共勉。

02 × 有些所谓的知识,其实是无用的鸡汤

我们开始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找到知识。

我们所谓的“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里面说的无用的道理,其实不是真的道理,是伪装成道理的鸡汤而已。

给大家随便距几个例子

《“我17岁,月入10万”:赚钱,一定要趁早 》

《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 》

《逆境要稳,顺境要定;失意要达,得意要淡》

大家看这些文章标题,说的对吗?当然对,非常对。可是有用吗?没有任何用处。

《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确实人应该低调,可是什么算低调,什么不算低调。什么程度下应该低调呢?你会发现,他说的就是废话。

而今天这篇文章就从三个视角——规律性、套套逻辑、因果性。给大家解读如何分辨出知识和鸡汤的区别。

03 × 识别知识和鸡汤的3个指标

03-1规律性—任何知识都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规律

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是因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特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打字的时候,用的是拼音输入法;写文章的时候会用到5w1h方法。

这些事什么?规律。我们应对某项问题,所总结的出来的规律。这两年有个比较高大上的词汇,叫做思维模型,本质是一回事。

如果一个东西没有规律可循,那这个东西根本不算是知识了。因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利用这个东西去解决特定的问题。在科学上,知识形成的前提是:

‌凡是现象或行为,其存在是靠主观判断,而大家绝不能在这主观上有分歧;

‌所有被众所认同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循的,有规律的。假若现象的发生毫无规律,完全是随机或偶然,那么这现象就不可能被系统的解释;

‌一定要坚信任何事情的发生,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假若我们推测在某一种情况下,某种现象会发生,那么这现象的产生就算被解释了。

肯定也有同学质疑,有的东西就是没有规律的,比如豆豆自己就是一个资深的字体设计师。很长时间里面我一直认为设计的审美是很神话的东西,无法靠训练来完成。其实不是的,设计的审美其实由认知规则来控制的。这里面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的空间,但是主体来讲,其实是一条限制框架。

女朋友随机性的发飙;因为一件小事,就大吵大闹;表面看,明显不符合常规事情发展的规律。可是女生大吵大闹的本质是需要被呵护和缺乏安全感。

不管是大自然或人为的现象,皆有规律可循,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找到任何现象是没有规律的。虽然有的现象,其规律要深入研究才能发现。

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鸡汤,都无法提炼出来一个规律性质的东西,所以尽管他说的好像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他也没有解决任何的问题。

给大家看个案例

写到最后,可能很多人会质疑:“现在阶层固化,自己的出身,早就决定了自己的朋友圈。”

其实这个想法大错特错,甚至可以用非常多的例子去反驳:刚才说的俞敏洪、之前写过的赵丽颖、草根出身的黄渤……

这说明了,真正决定你社交质量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意念。心理学说法,叫“吸引力法则”。

你只有相信什么,你才会试着去改变什么,你只有一点点改变什么,你才会实现什么。

作家贾平凹说过:

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

大家看这段话,是不是觉着特别有道理。可是大家仔细看看,这段话对我们的用处是什么呢?能让我们真正的改变什么吗?其实我们几乎什么也做不了。我知道优秀的朋友圈很重要,我也想构建。可是怎么构建呢?这种就是典型的正确的废话。

可是我们为什么会认为这种废话,是对的呢?这就为下一步要说的——套套逻辑。

03-2套套逻辑—成功学常用的伪知识

套套逻辑,最早是由张五常先生引进国内并翻译的。在英语里面叫做“tautology”。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指那种一般性到离谱的概念,你看他解释了一些东西,可是其实他什么都没有解释。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然为对,根本不会错。

比如大树有根、有叶子。这个是对的吗?当然对了!因为这就摆着那里,不可能错。

而且大家如果无聊去刷成功学的东西的话,会发现很多成功学的东西都特别爱用套套逻辑对人进行洗脑。

比如,我看过某个成功学的举例。

大树没根必死无疑,企业没根功败垂成,个人没根一生贫困。你们的树根是什么?看xxxx带你找到自己的根。

我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我的天,说的真有道理。可是仔细想想,他就不是一个套套逻辑锚定在其他的东西上了吗!所以我用树根的这个概念随便写了一段,发现依旧成立。

家庭就是大树,女人根,为家默默输出养分;男人是干,为家遮风挡雨;孩子是叶,让家庭繁荣昌盛。女人当好根的责任,才会让家庭支撑下来。所以《xxx女德班》教你做好根的责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才是算是当好一个家庭的根。

最后女德那一句,是为了给大家提醒一下,告诉大家。那帮人是怎么洗脑的。我写的很浅,不过,很多情况,套套逻辑不会写的那么浅。所有大家要小心。

不过中这种套,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诸如《影响力》相关的理论、需求相关的理论。关于需求的理论,我有一篇文章,专门给大家解读,

《从需求解读:说服用户的底层逻辑》

我们之所以思维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多数情况就是中了套套逻辑。

给大家做个小总结:套套逻辑是根本不可能为错的理论概念。看似什么都解释了,其实什么都解释不了。

03-3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事实不能解释事实

很多很多信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两件具有相关性的东西,归类具有因果关系。

那个从阿里离职的漂亮女高管,从来不过情人节》比如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自然的让人认为,不过情人节本身是让这个人成功的原因。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个逻辑成立吗?

这个人的成功与他不过情人节都是他做的两件事情而已。这本质之间并不是线性的因果的关系,而是时间空间上的平行关系而已。

所以,一件客观的存在的事实,不能用来解释另外的一件事实。

要知道一件事实的规律不能不言自明,从而自我解释另一件事实。一个事实想要被解释,就需要专业的人员从具体的事实中找出规律,从规律中抽象出非事实的理论,在理论中加上各种各样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约束条件。然后这些抽象出来的理论,才有可能具有普遍的解释力。

从十八线小城出身,依靠读书这条独木桥,到如今过上在旁人眼里还不错生活的我,只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小立这样的年轻人:

在本该吃点苦的年纪,千万不能选择安逸,否则只会错过最好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在不读书,不吃苦,换来的是一生辛苦。

第一,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没有人能够花比平均水平少得多的时间,达到比平均水平高得多的成就。

第二,也不存在“劳苦命”,没有一个毕生努力并且方法得当的人,不能获得成功的。

并且,对于那些已经获得初步成就的来说,唯一使他更加出色的办法就是:刻苦练习

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与外人道的辛苦。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

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大家看这两个案例,都把一个人成功和努力绑定起来了,他确实说了一个客观的事实。

客观点讲,我身边混的比较不错的人,确实非常的努力。可是如果说是因为努力,所有成功,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

因为成功和他的努力本质就是两件事情而已。具有相关性,而不具有因果关系。

君不见多少思聪们,其实起步阶段就比大多少数人成功。我不是说努力不对,而是说,他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做成一件事情,可以有努力的成分,也可以没有。如果你生在一个有500套房子的帝都家庭,一辈子啥也不用干,就可以比大多数人成功了。


04× 结语-找到知识的3个指标:规律性、套套逻辑、因果性

文章用了很多案例和论证,要说明找到知识的3指标

01-规律性:任何能成为知识的东西,一定要具备可以被重复利用的规律。

02-套套逻辑:任何能成为知识的东西,一定不能是类似大树要有根这种一般到极点,看似解释一切,其实也什么也没解释的东西。

03-因果性:任何知识要具备合理的因果关系,不能因为事实a的存在导出事实b的存在。

不过必须在结尾补充一句,这3个指标眼前来讲是合理的,但是一定会有被推翻的可能性。所有请大家带着批判的思维来阅读,交流。如果想要交流,可以加我的微信。

作者:  孟豆豆 × 定位字体设计师  |   [ 微信:mengjiangxx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