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第一部分P25~34—周梵
不要为了安抚自己或家人而找人结婚
骨子里的匮乏感往往承袭于原生家庭
匮乏感会在生命的很多领域呈现出来
配得感弱就很容易有各种纠结,因为内心深处渴望美好的东西,但又不敢真正去要、去争取,自我认同中不相信自己可以(值得)拥有好东西。
匮乏感是最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从原生家庭承袭的。
这是我们的生活很难有突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留下的存款数量本身并不会影响30年后你的银行存款,但把你锁定在和你父母同一个生活层次的你,你将毫无甄别地全面接受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匮乏感很强的人有以下两种状态:
一种是阳刚性状态,阳刚的一面呈现时,他们就防御被掠夺和主动掠夺,这些人的注意力永远在外面,他们对自己能创造出新的资源和新的机会没有丝毫的信心(也没有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绝不会放在自己身上,不会让自己去成长,去创造,而是永远关心别人的一举一动,严防死守。仿佛别人只要多得到一分好处,那一分都是从他们身上剜下来的肉,所以他们也是被嫉妒心折磨得最多的一群人。
另一种的匮乏感是以阴性状态呈现,这时他们会尽力避免冲突、避免失望,会压抑和退让。
这种认为机会和资源是“稀少有限”的匮乏感是从我们的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一代又一代,现在又传到我们这代人身上。
这些信念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当我们毫不质疑地接受这些想法时,这些就会变成我们世界的真理。
这些思维方式以及其所带来的对世界的感觉和自我感,会变成我们人格的基本背景。于是,我们会在此基础上思考、反应、表达、行动、做选择,好像我们有做选择的自由,或者表达和思考的自由。
但是,只要能你的人格背景被固定下来,其实你所有的选择就都只能在这个框架之内了,你以为你做了选择,但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你的人格背景。
在选择之前,已经被固定的人格背景注定了,你只能给出这个选择,根本无法看到其他的可能性。你所感知到的世界都在你不知觉的情况下,被过滤加工过了。
匮乏感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资源的匮乏,爱的匮乏,时间的匮乏
寻找优秀伴侣是一种机会,更是一种可能性
那些对爱不停抓取,或者总是在急躁状态中的人,都跟爱和时间的匮乏有关。
寻找优秀的伴侣,属于隐性资源的一种,这是一种机会,一种可能性
我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每个人都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你的人格背景是怎样的,你就拥有怎样的世界。
身边的人都是有那种相同属性的人,比如同样的匮乏,同样的焦虑,同样的固执,同样的乏味,或者同样的自信,同样的丰盛感,同样的好玩。
当一个人开始成长而不断重新洗刷自己过去的人格背景,所带来自身能量状态的变化时,他能感知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他也能发现这时候身边的人完全不同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里的道,实质就是指不同的能量层级。
当你成为蝴蝶时,你吸引的自然也是蝴蝶,并开启绚烂的生活。